鳳林:手作與記憶的溫暖轉化 旅程從花蓮鳳林啟程,在松蘿野店,旅人得以參與鋼筆手作。創辦人葉佐蔚將父輩老木材賦予新生。親手打磨時,年輪成了與土地記憶對話的介質,這不只是將廢棄物轉化為工具,更是將記憶與情感物化,讓一枝筆成為文化的延續。 鳳林的人情味,濃縮在舊菸樓改建的芳草古樹餐廳,這棟紅磚老屋是當地文化地標。廚房裡傳出最道地的客家家常味:油亮的「桶子雞」與手炒的「鹽焗山泉鯛」。更驚喜的是,結合擂茶與咖啡的創意飲品,詮釋了在地文化與創意的融合,坐在樹蔭下,旅人嚐到的不只是料理,更是鳳林那份慢活與寧靜的靈魂。
長濱:自然的試煉與「斷線」哲學 轉向台東長濱,這裡提供與自然更直接的互動,在竹湖山居,旅人可挑戰全台最長的樹冠滑索,感受心靈釋放於天地之間的「試煉」,隨後登上「櫟見之丘」,270度無死角的海景平台,更是觀賞日出的絕佳祕境,夜晚,分手巧克力與海邊小屋民宿,倡導「斷線生活」哲學,刻意不提供電視與網路,讓旅人回歸最簡單的狀態:躺著望星辰,或靜聽浪濤,這些沒有電子干擾的單純時刻,反而成為旅程中最奢侈、最深刻的記憶。 成功:漁港的韌性與老屋的重生 台東成功小鎮,展現了地方文化的真實與韌性,在海洋環境教室,旗魚文化被完整呈現,展現漁村與海共生的驕傲,「足跡再現」餐廳,不僅提供最鮮美的旗魚生魚片,更以臨港的窗景,讓旅人目送漁船歸來,舌尖上的鮮甜與眼前的漁村日常交錯,傳達了食物與地方不可分割的關係。 不遠處的「眺港咖啡」,則由一棟日治時期老診所翻修再生,旅人得以在歷史建築中,品嚐特色飲品,耳聞港口喧囂,眼觀漁村靜好,老屋的重生、咖啡的香氣、漁村的日常,交織成獨特的文化風景。 藝術的凝視:江賢二園區與太平洋的光影對話 旅程最終,是藝術與環境對話的殿堂——江賢二藝術園區,舊糖廠蛻變為國際級藝術空間,主館內柔和光線映照著藝術家對太平洋長年凝視的畫作,園區保留了紅磚、鋼樑與混凝土的肌理,與周圍山海相互映照,江賢二曾說:「台東給了我第二個藝術生命!」他希望將這片土地帶給他的生命力與創作靈感分享給更多人,旅人漫步其間,感受山海交錯的光影流動,完成了一場心靈洗滌。 將文化與故事帶回心裡 這些東台灣的深度景點,共同點在於它們不是單純的觀光消費場域,而是文化與生活的展演舞台,從木筆的紋理、餐桌的滋味、老屋的重生到藝術的呼吸,都在提醒旅人:旅行不只是走過風景,而是把文化與故事帶回心裡。東台灣的美,已超越了山與海的壯闊,而是隱藏在這些細膩、真誠的片刻中,當我們願意放慢腳步,就能真正看見這片土地深沉且內斂的光彩。(專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