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不需要用投資組合來分散風險,而是長期持有1家績優股,好公司就能讓你賺錢,例如比爾蓋茲的微軟、巴菲特的波克夏、郭台銘的鴻海等都是。」段昌文強調,投資不是賭博,與其花90%精力追求10%報酬,不如專注於長期穩健的資產成長,「千萬不要到處聽明牌,彷彿要買進台股上市櫃1,600檔股票。」
段昌文一語道破多數投資人的盲點。他認為,一般上班族並非全職交易員,過度分散與頻繁換股,只會稀釋報酬並增加管理成本,偏離了「賺錢是為了過更好生活」的本意。
1、效率前緣,畫出投資聖杯地圖
段昌文將學術理論完美應用於實戰,其核心正是「效率前緣」選股法。他建議,以台灣50指數成分股作為初選池,因為這些已是市場上的龍頭企業,體質相對穩健。
「把每檔股票的『風險』(年化標準差)和『預期報酬率』畫在座標圖上,就會形成一個三角形分布。」段昌文解釋,位於這條「效率前緣」曲線上的標的,代表在同等風險下能提供最高報酬,或在同等報酬下承擔最低風險。而落在圖形右下角的,則是高風險、低報酬的「傻子股票」,應極力避開。
他以自身持股為例,廣達就長期位於效率前緣的左上方,屬於「低風險、中高報酬」的優質標的,是他核心持股之一。這套方法將抽象的「感覺」轉化為具體的「座標」,幫助投資人做出理性決策。
2、夏普值排序,懶人招式精準打擊
對於覺得繪製效率前緣太過複雜的投資人,段昌文提供了更簡易的進階篩選法:夏普值排序法。「夏普值就是投資的『性價比』指標。」他生動地比喻:「它計算的是『每承擔一單位風險,能換來多少超額報酬』。」夏普值越高,代表這筆投資越划算。
實戰操作上,他建議直接從台灣50成分股中,挑選夏普值排名前10的個股。「這份名單,就是當前市場上經過驗證、『風險調整後報酬率』最有效率的頂尖標的群。」這個方法與效率前緣精神一脈相承,是將理論化為行動的快捷鍵。
3、抱緊賺錢公司
篩出標的後,要評估該公司是否賺錢,「巴菲特投資的第一準則是不要賠錢(Never lose money),所以我們要投資會賺錢的優秀公司。」段昌文教戰,企業創立的首要目的是永續經營,而只有賺錢的公司才有本錢永續經營,因為它能讓公司明天比今天更值錢,股價才會成長。
「盈餘決定一檔股票的命運,買進哪一檔公司之前,要先看它的盈餘和盈餘成長率。」段昌文統計台灣50指數成分股公司12年期間的經營表現及股票回報發現,12年來每年都賺錢的公司,股價平均年漲幅達10.36%,其中,市場對於連賺8年的公司反應最熱烈,平均年漲幅有45.65%;反觀連虧4年的公司則是跌跌不休,平均股價漲幅來到負的38.89%。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