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在上班時遇到他,電梯裡只有他一個人。」該名住戶回憶說,那時自己會幫忙刷磁釦帶男童下樓,看男童獨自背著幼兒園書包,靜靜等娃娃車來,覺得既心疼又心酸,這種狀況1週至少會遇到3、4次。
男童升上小學後,改搭免費巴士上下學,但放學後都在大廳櫃台電話通知父母,再由警衛幫他刷卡上樓,若遇到父母不在或不方便,就會在櫃台內玩警衛的手機、平板打發時間,還曾因肚子餓向警衛討餅乾吃。
案發前一天放學後,男童曾開心地向警衛表示:「我長了兩排牙齒喔!」沒想到隔天就發生憾事,男童的身影永遠消失在社區裡,許多鄰居都為此感到不捨。
鄰居B同學指出,曾見男童母親拽著孩子的耳朵,從大廳拖到50公尺外的電梯,孩子不斷掙扎求饒,但母親仍未放手;其他鄰居還經常在凌晨時分聽到男童家傳來高聲斥責與孩子哭泣聲,男童也常在家門口罰站,有一次因為「不乖」被繼父剃成光頭懲罰。
鄰居們長年觀察下來,心中早已浮現不安,直到社工開始來訪視,更確認男童父母真的「有問題」。
★《鏡週刊》關心您:不良行為,請勿模仿
★ 《鏡週刊》關心您:若自身或旁人遭受身體虐待、精神虐待、性侵害、性騷擾,請立刻撥打110報案,再尋求113專線,求助專業社工人員。
相關文章
桃男童暴斃內幕3/社工查訪家暴僅陪玩鄰傻眼 社會安全網挨批失能難阻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