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醫學大學衛生福利政策研究中心今(24)日舉辦「接住每一道警訊:自殺防治的臨床實務與政策對話」研討會,邀集醫療、心理、民間及政府等領域專家,探討台灣自殺防治策略。
台灣自殺防治學會理事長呂淑貞指出,自殺通報比雖逐年上升,2024年達11.8,但距離台灣流行病學資料推定,完整通報比15仍有差距,且近8成男性死亡者未曾進入關懷訪視系統,高齡者的通報率更低,65歲以上僅17%。
衛福部心理健康司司長陳柏熹表示,防治需多層並進,目前我國自殺防治共有三層機制:第一層是「救急」,包括1925安心專線、文字協談及「心理健康急救方案」;第二層是「降低就醫門檻」,15至45歲民眾每年享有3次免費心理諮商,今年底心理健康中心目標將布建71處,預期明年達100處;第三層則針對高風險族群,尤其是青少年,推動「嚴重情緒障礙早期介入方案」,由專業團隊深入校園提供服務。
北醫附醫酒藥癮暨自殺防治中心主任洪珊提醒,自殺是一個從意念、計畫、企圖到結果的連續過程,必須建構完整的預防與追蹤流程。北醫附醫精神科黃意霖資深臨床心理師則指出,自殺防治是協助個案重塑生命意義與價值,並呼籲建立心理師常態化督導與職業照護機制。
★《鏡週刊》關心您,再給自己一次機會,安心專線:1925(24小時)/生命線:1995/張老師專線:1980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