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社》《彭博社》報導,根據中國東方航空、南方航空及中國國際航空三大國有航企的財報與航班數據,今年原計劃接收約32架C919,但截至9月僅有5架到貨。知情人士透露,中國商飛已將全年交付目標由75架下調至約25架,削減幅度近7成。
中國商飛今年初曾宣布,2025年產能將提升至50架,並在3月進一步樂觀上調至75架,但隨後卻遭遇供應鏈瓶頸與國際環境變數。6至7月間,美國一度暫停出口C919所需的CFM發動機,凸顯中國自主造機對關鍵零組件仍高度依賴美國與歐洲供應商,包括奇異航太、漢威聯合及派克漢尼汾等企業。
C919是中國首款自主研發的單通道幹線客機,定位與波音737 MAX和空巴A320neo相當。該機型座位數在158至192之間,目前僅獲中國國內航空公司,以及汶萊和柬埔寨兩家與北京關係密切的航空公司訂購。由於尚未獲得美國聯邦航空局(FAA)與歐洲航空安全局(EASA)的適航認證,國際市場推進有限。
航空顧問公司IBA指出,中國商飛的產量預期過於樂觀,預測該公司將採取較為溫和的增長:2025年交付約18架,2026年25架,2027年則可望達到45架。
目前,中國東航、國航及南航各自已下單100架C919,但交付進度落後,勢必影響三大航的機隊更新計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