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週刊 2025.09.23 23:20 臺北時間

經典溯源 / 戰爭與腕錶:後篇,淺論越戰、冷戰期間的美、英與NATO軍錶

記者|鏡週刊

在上一篇「經典溯源 / 戰爭與腕錶:前篇,從濫觴至二戰終結」中,我們大概說明了因為戰爭的需求,所以懷錶如何「被迫」進化成軍用腕錶(以下略稱「軍錶」),並在一戰的泥沼與各式戰場改裝中快速進化,最後腕錶更取代懷錶成為市場主流。而在規模更大、更殘酷的二戰時期,軍錶更直接列入軍備清單中,並首次擁有專屬規格與設計。

二戰結束後,復員的大兵們戴著各自的軍錶回家,投入各行各業、結婚生子、祈禱世界和平外,也帶起了一股軍錶流行時尚。但遺憾的是世界和平極為短暫。隨後的韓戰(1950~1953)、越戰(1965~1975),以及數不清的殖民地獨立戰爭、區域衝突,乃至於冷戰等,都替軍錶的發展提供了絕佳的殘酷舞台。

韓戰來得又快又急,以美軍為主的「聯合國軍(UNC)」只能沿用二戰時期的軍備作戰,為歐美環境開發的A11等2戰軍錶還算是勝任愉快。但到了越戰時期,潮濕悶熱的東南亞環境讓美軍必須開出新的軍錶規格來招標。首先發布的是1967 年的 GG‑W‑113(美國軍用飛行員腕錶標準)規格,基本要求為17石手上鍊機芯、動力儲存≧36小時、停秒功能、能承受從 4 英尺(約 1.2 米)摔落到木板的抗震性、30米防水、基本抗磁、「無Logo」高對比面盤、氚夜光指針刻度等,主要配發飛行單位;承包商含 BENRUS、HAMILTON、MARATHON、ALTUS,一路供應到 1980 年代中期。其尺寸約 34mm,機芯以 ETA 2750(HAMILTON 內部編號 649)為主。

MIL‑W‑46374規格始於越戰需求。

而相較於GG‑W‑113在遮風避雨的駕駛艙裡「吹空調」。真正跟著步兵在越南叢林裡跟熱帶蚊蟲毒蛇及越共博命的,則是大名鼎鼎的MIL‑W‑46374!注意「46374」這個數字,因為它幾乎就代表了美國軍錶的近代發展史。

美軍 MIL-W-46374 軍錶面盤規格圖,從字體到夜光三角形都有嚴格規範。

1964 年起,美軍正式制定 MIL‑W‑46374 (以下略稱46374)規格作為「General Purpose Watch(通用腕錶)」的新制式基準,專供步兵、地勤、技術人員等廣泛勤務單位使用。這項規格強調的是低成本、大量製造與實用耐操。由於越戰也是史上首個開放民間記者(特別是電視臺)取材的戰爭,所以被被略稱「GP Watch」的46374就大量在媒體上曝光,成為越戰與冷戰期間最具代表性的美國軍錶。

首版46374 A (1964)基本功能跟GG‑W‑113差不多(但一定更便宜),根據製造商的不同,有鋼材質也有塑膠材質。塑膠材質更在錶背刻上Non-Maintainable(不可維修)字樣,以徹底符合「消耗品式軍錶」概念,也就是用壞就丟(前提是得要有這個命能活到把它用壞)。

STOCKER & YALE SandY 184(生產期間1976 ~1984)為46374 C 代表性錶款。

越戰後的46374 C 代表性錶款為 STOCKER & YALE SandY 184(生產期間1976 ~1984),並獲得 NATO 採購(物資編號 NSN 6645‑00‑952‑3787)。雖然已退役多年,但在收藏市場中仍偶爾可見流通,是軍錶玩家間的逸品錶款。

Hamilton 生產的 MIL‑W‑46374D Type I 軍錶,屬冷戰後期美軍步兵主力款,配備氚夜光與不鏽鋼錶殼。

1986 年推出的 D 版是技術演化的重要分水嶺,首次依用途與技術能力劃分為五種「Type」子類別。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 Type 1,明確要求採用 15 石以上的機械機芯,並將走時精度與耐用性拉高到能支援中長期部署,並具備一定程度維修可能性。代表性錶款為HAMILTON MIL‑W‑46374 D Type 1(也就是HAMILTON Khaki系列錶款的原型),具體呈現了展現當時介於「消耗品」與「可維修裝備」之間的過渡狀態。

1991 年46374 E 軍錶,採用自發光氚氣燈管與石英機芯,背蓋標示『DISPOSE RAD WASTE』,代表含放射性元素需依規定回收處理。

隨著科技更新與戰術需求改變,1989 年問世的 E 版則改為使用氚氣自發光管(Tritium Gas Tubes)。這項改變大幅提升低光源可讀性與全效壽命(半衰期約10年),並使錶盤上的字體與刻度配置進行全面重設,以配合氚氣管的嵌入式佈局。

MIL‑W‑46374F Type 6 規格延伸出 MARATHON NAVIGATOR 軍錶,配發給飛行員並獲得 NATO 採用。

但,46374 的進化似乎永無境。1991 年的 F 版更增列 Type 6「Navigator’s Watch」類別,對應飛行員與高空跳傘任務需求。之後更由加拿大百年錶廠 MARATHON承接,並推出自家設計、符合Type 6規格的「NAVIGATOR」腕錶系列,取得NATO認證並獲得採購。其設計包含強化玻璃纖維材質錶殼、12 小時刻度外圈與停秒功能等,並成為多國飛行單位與特定兵科的制式軍錶。話說MARATHON NAVIGATOR的民用入門版本約500美金左右就可以入手,並有多種材質與顏色可以選擇,是我認為目前搭NATO帶最帥的錶款,強烈推薦!

1970 年代英軍配發的 Hamilton W10,具備 Tritium 夜光與軍用 Broad Arrow 標記。

大西洋對岸的英國方面,自二戰後即持續推進軍錶規格標準化。1970 年代,英國國防部依據 DEF STAN 66‑4(Part 4)來制定「General Service(一般勤務用途)」軍錶的結構、材料與測試規範,並由HAMILTON在美國生產,依然採用 ETA 2750 手上鍊機芯、具備單體不鏽鋼錶殼與固定式錶耳結構,代號為W10

CWC W10接替 Hamilton ,於 1976 年起成為英國軍錶指定供應商。

1976 年起由於HAMILTON不再生產軍錶,1972年於英國創立、專門爭取軍方合約的Cabot Watch Company(CWC)便接手生產W10,成為當時英軍最具代表性的公發軍錶。

英軍 1980 年代起配發CWC G10,讓軍錶也開始進入石英年代。

1980 年,DEF STAN 66‑4(Part 4)Issue 4 正式納入石英機芯,CWC 隨即推出搭載石英機芯的 G10,並廣泛配發英國三軍。G10 保留固定表耳與無品牌黑色面盤,搭配標準 NATO 單通錶帶與「Ⓣ」氚瑩光標記。機芯初期採用 ESA 555.115,後期改為 ETA 955.114。此系列自 1980 年代起成為英軍公發軍錶主力,服役時間橫跨二十餘年,至今仍是冷戰後英軍腕錶最具代表性的實例,CWC也因此成為英國軍錶的代名詞。

冷戰時期的對立美蘇雖然遙遙相望,但在歐陸上,近乎短兵相接的NATO與華約則是隨時處在一觸即發的狀態!面對華約的百萬機械化大軍,NATO的應對戰術是以優勢空軍轟炸越界的華約部隊,必要時甚至要啟用戰術核武!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取得NATO物資編號(NSN)認證、俗稱的「NATO 飛行錶(NATO Pilot Issue Watches)」,就是當時最高水準軍用飛行錶的象徵。值得玩味的是,NATO 飛行錶的採購模式,是由NATO制定包含外觀設計等鉅細靡遺的規格後,得標錶廠就必須要100%照作,最多就只能在面盤印上Logo;英美軍錶則會因為得標錶廠的不同,在造型上產生些微差異。

當時的NATO飛行錶有款值得點名。首先前西德空軍(BUNDESWEHR)在 1960~80 年代使用的飛返計時碼錶,代表款式為 HEUER 1550 SG,採用VALJOUX 230手上鍊機芯,錶徑約 43mm、具備雙向60分旋轉錶圈、加大錶冠與計時按把,強調戴手套後也可順利操作。HEUER 1550 SG廣泛裝備飛行單位,持續服役到 1980 年前後。

第二款則是 1984 年起由 TUTIMA 取得的「NATO 飛行計時碼錶」合約(NAS 6645‑12‑194‑8642),並據此打造出TUTIMA Military Chronograph Ref. 798。該合約指定搭載LEMANIA 5100 自動計時碼錶機芯,且必須具備中央計時秒針與分針、內置式12時旋轉錶圈、100米防水(後期生產型提高到200米)、抗磁、以及可高至25,000呎(7,620公尺)的抗負壓能力等。這批軍錶的原始客戶是西德空軍,後續亦見於其他 NATO 成員的飛行單位。

前西德飛行員佩戴 Tutima 798 計時碼錶駕駛F-4 幽靈式戰機。

稍微離題。話說當年(1982~83)NAS 6645‑12‑194‑8642規格刻意採用機械機芯,是因當時石英計時碼錶機芯的技術尚未成熟。而在SEIKO於1983年,發表全球首枚指針式石英計時碼錶機芯「7A28」後,1984年英軍招標NATO飛行錶時迅速轉向SEIKO購買,並賦予「RAF Gen.1」的英軍編號。

SEIKO 7A28 成為首款獲英軍採用的石英計時碼錶機芯,並在1984 獲得英軍「RAF Gen.1」 制式編號。

很遺憾的限於篇幅,本則「淺論」只能到此為止。若真有興趣深究,每一國、每一款、甚至每場戰爭的軍錶都有出專書討論的潛力。二戰後到冷戰期間的軍錶演化,除了見證全球政軍情勢的變化外,也伴隨著鐘錶科技與工藝的發展與時並進。而把玩軍錶最大的樂趣,除了可以透過它們一窺隱藏在其中的歷史元素外,當收到一只來路不明的古董軍錶時,如何透過其可辨識的蛛絲馬跡來替它「驗明正身」,或許才是軍錶迷最大的成就感來源,也說不定?

相關文章

東京直擊/給自己人的製錶情書!ROMAIN GAUTHIER 二十週年東京大展

新錶2025/二十年後方圓風格再詮釋!BELL & ROSS BR-X3的有感進化

經典溯源 / 戰爭與腕錶:前篇,從濫觴至二戰終結

即時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