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財務長,很多人的直覺反應就是有紮實的財經知識、熟悉財報、掌握業內消息,肯定很會選股投資。但上市公司財務長邱懷青對此刻板印象卻大笑說:「投資沒那麼複雜,定期定額、長期買入ETF,市場就會給你回報。」
身材嬌小、長相甜美的邱懷青像個鄰家女孩,完全打破財務長必須身穿套裝、腳踩高跟鞋的形象,而她的投資邏輯也像穿著一樣樸實。她不斷強調:「專注本業,用閒錢長期買ETF、權值股就好。」
24歲前邱懷青靠著打工、省吃儉用存到100萬元;進入職場後,她更將每月的薪資、年終幾乎全數存下,再轉入投資市場,30歲前已累積到1,000萬;婚後與先生一起努力,6年時間再將資產翻1倍到2,000萬。
「我和先生讀研究所時,都是政大商學院副院長周冠男的學生,周老師的長期買進原則,我們實踐超過15年了。」打開邱懷青的投資地圖,大多都是產業權值股及ETF,包括元大台灣50(0050)及富邦台50(006208)超過70張、元大中型100(0051)30張,金融股則有中信金逾40張及兆豐金等,另外,台積電、鴻海等權值股持有時間更超過7年。
權值股很多該怎麼挑?身為財務長,邱懷青在權值股的挑選上最重視3個財務數字,包含負債比率、毛利率、營業淨利率。她解釋,負債比率代表企業財務的健康程度,可了解一家公司是否有過度運用槓桿,負債比率最好在50%以下;至於毛利率、營業淨利率則代表企業在該產業中的競爭力、及公司費用控制能力,這兩者越高越好。
她以台積電為例,負債比率長期在40%以下,毛利率及營業淨利率則是逐年上升,完全是績優生體質,所以長期持有毫無疑慮。「4月初川普關稅戰引發全球股災,短時間內台積電股價暴跌至7字頭,當川普宣布關稅延後3個月、開盤漲停時,我也進場排隊去買台積電。」
身為財務長,她分享一個台積電在財務面上讓人敬佩的做法,那就是提前快速折舊設備,而這是基於對技術快速發展、設備可能提前淘汰的預期,雖然提前折舊會影響公司財報,因為增加折舊費用,會降低當期淨利潤,但卻可能增加未來年度獲利。「小地方反映大方向與企業文化,這樣的好公司當然應該抱牢,有回檔就買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