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劇就是要引起人們共鳴」,影集《零日攻擊》製作人兼編劇統籌鄭心媚表示:「台海戰爭的威脅,應是台灣人最有共鳴的題材,但一直沒人處理。」2022年初烏俄戰爭爆發,台海衝突也成為國際關注焦點,鄭心媚覺得是透過戲劇探討此議題的時候,開始著手規劃《零日攻擊》。
儘管當時鄭心媚只有影集粗略的方向與大綱、沒有資金,卻在兩個星期內找到羅景壬、洪伯豪、林志儒等8位導演願意加入。由於紅色滲透題材敏感,她希望政界人士幫忙,經朋友介紹與政界出身、剛離開文化總會的林錦昌洽談,雙方決定合作。
「企劃案很大膽,因為涉及兩岸、甚至戰爭的題材爭議性高,不容易處理,但值得去做。」林錦昌指出,全劇角色多半是來自不同社會階層、職業的小人物,並以人的故事展現衝突,更能獲得理解、共感。
林錦昌以他於陳水扁總統任內在國安會工作的經驗,提出建議。「當時國安會每年結合行政團隊舉辦『玉山兵推』,不僅軍事,還有基礎設施損害、製造假消息、通訊中斷、金融混亂等防範因應。我跟心媚討論,這些狀況也許可以融入劇情。」
為讓內容更真實深入,林錦昌也邀蘇紫雲、曹興誠、沈伯洋等學者專家替導演、編劇們上課,說明現代戰爭從實體到網路的各種樣態、可能發生戰爭的徵兆與後果。之後大家交換意見,列出影集可以觀照的題目,譬如:第五縱隊滲透宮廟、媒體訊息戰、半導體產業或軍中間諜潛伏等,找出故事切入點。
設定全劇10集的主題後,導演們相互討論,挑選擅長或感興趣的題目。身兼編劇統籌的製作人鄭心媚指出:「有些劇本導演自己寫,有些是我幫忙找編劇或由我寫,等於是龐大複雜的10組編劇室,各自進行10個故事。我會參與每組、每場編劇會議,把10個故事串起來,協調大家的想法。」
編劇過程中,顧問群隨時提供諮詢,並在劇本完成後確認是否有謬誤,拍攝期間也協助把關,譬如某些場所的陳設、總統隨扈人數、在群眾中的隊形等細節。
全劇10集使用相同的世界觀,有些角色與情節在不同集數中互有關聯。鄭心媚表示:「劇本在團體協作、互相激盪的情形下產生,原先想談的內容很廣,後來決定聚焦在角色的掙扎及情感的抉擇。發展人物與劇情的同時,也一邊思考適合的演出人選。重要演員像杜汶澤、高橋一生、水川麻美與謝怡芬等,都由我決定,但也會和大家共同討論。」
台海戰爭牽涉地緣政治,為展現影集的國際規格,鄭心媚開出夢幻名單,透過日本選角指導幫忙,如願請到日本明星高橋一生、水川麻美。不過第一集〈戰爭或和平〉裡甫當選總統的角色,則是快開拍前才決定由謝怡芬擔任。鄭心媚解釋,劇本設定是女總統,但因演員要能撐起總統的架勢,所以卡關很久。演出前,謝怡芬除與幾位女性政治人物聊天,也跟著對方行程觀察她們的言行與生活。
配合影集戰雲密布的背景,劇中戰機、戰車、軍艦輪番出現。鄭心媚指出:「劇組透過正常管道與程序,向國防部支援影視製作的單位申請協助,因近年中共擾台次數頻繁,國軍演訓頻率增高,影集也利用軍方出勤演訓時,拍攝捕捉需要的情境與鏡頭。」
軍事動員場面之外,還有不少大規模場景,像是凱道上的群眾抗議、總統車隊、投票所爆炸等。為了拍投票所的重頭戲,劇組特別包下一所小學改裝,光是戲中的採訪媒體、總統隨行人員、投票民眾,就請到300多位臨演。
另外,第6集〈金紙〉裡壯觀的燒王船祭典,則是真實現場。拍攝前,團隊特別到宮廟擲筊獲王爺許可,讓演員置身祭典情境下發揮,並訪問信眾。鄭心媚說明:「原想做一艘王船燒掉,後來估算一艘造價1,000、2,000萬元,加上船邊堆滿金紙與遶境轎子、群眾等,難度太高,於是改用『偽紀錄片』形式,也切合劇中真假顛倒的主題。」
全劇製作費2.3億元,除文化部「黑潮計畫」補助7,131萬元與國發基金投資4,170萬元,還有中華電信、高雄人與曹興誠等共同投資。不過鄭心媚笑稱,最初詢問幾家投資影視作品的公司,都認為題材很好、會引起國際注意、應該拍,但都說「不要找我投資」。
監製林錦昌參與後,就原設定的總製作費1億元,先找天使投資基金3,000萬元,並獲企業界友人支持,曹興誠得知影集方向更主動投資2,000萬元。順利募到3,000萬元後,因文化部推出「黑潮計畫」,鼓勵台劇走向國際,製作單位也大膽提高規格與預算。
《零日攻擊》17分鐘前導片的導演羅景壬,去年底執導第8集〈反分裂家庭〉。該集描述戰火將至之際,戴立忍與潘慧如飾演的台商夫妻去留兩難,同時觸及「販賣器官」「停止校園民防課程」等日前熱議的話題。但羅景壬強調,他並非跟著新聞走,因為影片去年底就已拍攝完成。
「我們先思考與推演戰爭前可能的狀態與應有的警覺,再透過戲劇分享這些訊息。」羅景壬不諱言:「如果自己的想像竟成為台灣切身的難題,會讓人恐懼再往下推,戲裡的事會一一發生,更害怕這齣戲從寓言故事變成真實的『歷史劇』。」
相關文章
娛樂透視/《長椅小情歌》自籌資金拍攝 小成本打造城市群像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