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社報導指出,自 2025年初至今,北京系媒體已發布超過400則相關影音與文章,內容集中在「罷免案彰顯綠營內鬥」「民進黨製造社會對立」等敘事,並藉由微博、抖音、微信頻道反覆推送。中國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更公開表態,指這場罷免行動「是台灣內部對民進黨濫權的反擊」,刻意淡化北京自身角色。 國民黨高層受訪時回應,「我們沒有向北京尋求任何幫助,罷免完全出自民意」,但坦承北京輿論確實「側面強化了反罷免訴求」。 民進黨立委吳思瑤則回應,這種「對岸話語與在野陣營口徑高度雷同」的現象,已讓罷免行動蒙上外力介入陰影。 路透社分析,若罷免成功,民進黨將在立法院重新取得過半優勢,「對北京而言,削弱賴政府的政治穩定度,有利後續兩岸談判布局」。但此舉也讓台灣選舉的自主性備受考驗,外媒直言:「這是一場罷免,也是一次話語主權的較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