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9點巡房,謝宛婷見的第一床病人是「蔥爆牛肉阿伯」。阿伯80多歲,月前因中風倒下,緊急送醫後插上鼻胃管,因治療有限,轉往安寧病房。謝宛婷評估他並非病況探底的病人,無論剩多少時間,若能自行進食會舒服很多,便照會語言治療師,協助阿伯做吞嚥訓練。沒想到才3天,阿伯大躍進,順利撤管,還吃了蔥爆牛肉。能吃想吃的食物,阿伯神情開朗,躺在床上和醫師一搭一唱:「我沒有死掉,很厲害。」謝宛婷也精神回應:「你不但沒有死掉,還活過來呢。」短暫的查房時間,阿伯不但交代在場醫護要多唸佛號,還和大家約定之後再見。
轉往隔壁間,清瘦的阿公眼睛睜得圓大,目光直直跟著一頭亮麗長捲髮的醫師,但不論謝宛婷多大聲問他狀況,他彷彿都在一個無聲的世界,只是好認真看著。一旁的家人回報阿公痰多,謝宛婷很快辨識原因,請家屬不用擔心,接著和住院醫師討論減藥的可能,再試著和阿公說明、告別,她小聲地和家屬說:「應該是這幾天囉。」
減少痛苦 也要活得舒服
之後,她又探視了疼痛整晚的中年男子、年輕時喜歡跳舞的阿公、護理師暱稱「寶寶」的輕微失智爺爺…,最後一床,來到雙人房靠窗側的病床。目測四十多歲的女兒剛請假來台南,全職照顧正縮在病床一角的母親。女兒表示,母親無法坐立,一動作就想吐,心情也不好。在巡房前的討論會上,住院醫師就報告過這位母親的理解力與狀況,謝宛婷將問題拆解,一步一步了解病人的痛苦,最後說:「阿姨,我們來調整接下來的藥及營養液,讓妳不要這麼不舒服好嗎?」
回到護理站,謝宛婷沒坐下,她像帶住院醫師一樣,快速和我回顧方才的巡房:「很多人以為,進安寧病房,代表病人差不多了,像蔥爆牛肉的阿伯,好好照顧,即便末期,後面可能還有一段時間,直到死亡找他那天,我們希望他不只減少痛苦,還能活好;而最後一位病人因為胃癌,本來在腫瘤科吐得很嚴重,來到安寧,我們不會強迫進食,只是我們不會用斷食善終的名稱來包裝給民眾。」
講到「斷食善終」,謝宛婷收起對病人的可靠、親切,神色變得嚴厲。今年42歲的她,無論實際或視覺年齡,在醫院或安寧病房都是年輕的身影,其實,她已從事安寧醫療16年,這幾乎是台灣安寧發展的一半時長;她34歲就擔任奇美奇恩病房(安寧病房)主任,包含一次簽署協定的會談、長期照顧和共同照護,她至少陪近萬名病人走完人生最後一哩路。因為身形不高,大學時代起,謝宛婷出席任何課堂、實習,總是一身粉亮色系的正裝,腳下高跟鞋絕不低於3公分。
★《鏡週刊》關心您,再給自己一次機會,安心專線:1925(24小時)/生命線:1995/張老師專線:1980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