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傅培梅到程安琪(圖中),這跨越兩代的料理母女名人,對「東門市場」都有深厚情感。
鏡週刊 2025.09.06 20:00 臺北時間

懷念與母親傅培梅相伴買菜時光 程安琪淚灑東門市場

記者|鏡週刊

烹飪作家程安琪從青春正好的23歲,跟著母親、烹飪大師傅培梅在市場翻找魚菜、掂量斤兩,「很多攤子是當時跟著來的,媽媽走後,我繼續來買菜。」沒想到東門市場一梭巡就是44年,「每次來東門市場就會想起媽媽,想到她教我做菜,還有我們一起研究菜單的情景。」這裡滿是程安琪對媽媽的想念。

4、50年代國民政府遷台來後,東門市場的雞魚菜肉買賣成了作家白先勇作品《一把青》《思舊賦》的場景,文裡描寫師娘在市場買滷味時接獲飛行員摔機惡耗,私奔的官家小姐買菜時遇到娘家老僕等情節,描繪出那個年代遷台移民與東門市場的緊密連結,這裡還曾因此被喻為鄰近眷村的「貴族市場」。

半個世紀過去,「東門市場」現在成了位在台北精華地段的老市場,沿著信義路二段81巷拐彎進金山南路二段,延伸進臨沂街,蜿蜒成一片街巷大菜市,這座百年市場面臨都更爭議,攤商至今如常供應日常。

東門市場裡有一座資深菜攤「老林蔬菜」,老闆林朝清(老林)在此駐守70年,傅培梅和程安琪母女二代都是常客。

「50年代時常見黑頭車接送官太太來買菜,6、70年代看著傅培梅買完菜要趕去電視台錄節目。」老林說:「我一輩子都在賣菜,現在還是習慣凌晨2點開始選菜開工。」季節限定的娃娃菜、塌棵菜、青花筍、手剝甜豆仁等蔬菜,他都搬來為看盡繁華的市場擺滿翠綠,增添活力。

「媽媽在我小時候忙著擔任烹飪項目主持人,出版食譜,事業很忙,我們其實沒有機會跟在她身旁學作菜,但是她週末會帶我上市場,回家煮一桌家常菜。」程安琪23歲那年剛拍完華視大戲《保鑣》,傅培梅生病開刀,她息影伴著母親錄影,開始跟著到東門市場買菜,進攝影棚錄製烹飪節目,貼心陪伴也讓她成了傅培梅手藝的傳人。

傅培梅15年前離世,「媽媽過世,我心情受影響,有很長時間無法來買菜,後來回來了,老闆們慰問我,碰觸到內心不能提的那一塊,我就掉淚,這裡都是我對媽媽的懷念。」程安琪拉著放滿魚鮮菜肉的菜籃,說著說著,眼眶轉紅,哽咽久久無法言語,隔了許久,程安琪輕聲地說:「現在想想,我還是很想念媽媽。」

食物是最好的療癒,抹了淚水、平復心情,程安琪走來「羅媽媽米粉湯」喝碗滾滿內臟甜腴精華的熱湯,吃飽有力氣,接著走到魚攤選買肥美白帶魚,準備迎接來台的韓國友人,再走到雜貨店,翻翻鍋鏟、鍋具,喃喃地說:「美琪不知道會不會需要一支中華大炒鍋。」程安琪的妹妹程美琪定居美國,程安琪經常在市場找尋可以撫慰妹妺思鄉之苦的好物。

「南門市場」拆遷重建倒數,「東門市場」面臨都更聲浪,烹飪老師程安琪年少時跟著母親、烹飪大師傅培梅穿梭2座市場,市場的每幕場景都是思念。

「市場是懷念,也是陪伴我的地方。」對東門市場很有感情的程安琪,每回聽到東門市場可能拆遷,都擔心以後不知得去哪買菜,「不只不方便,像老林說如果市場要拆遷,他就要退休,很多老攤都會消失,那是會損失的飲食文化。」程安琪說。

相關文章

人生大轉彎 他在屏東老市場內開起雪酪店

年菜到南門市場搬救兵 逸湘齋「豆瓣鯉魚」抱蛋有彩頭

北投市場的神祕茶店 只有老客人敢入座

即時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