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2025.11.14 20:05 臺北時間

責任壓力引爆 長照悲歌難題何時解?2/什麼時候才能結束? 看不見盡頭的「照顧」壓力

過去在社會新聞版面,我們看到不少照顧殺人事件,但其實他們不是一般的殺人犯,反而是家裡最有責任感的人!只是被照顧壓力、被經濟壓力,壓的喘不過氣了!帶您來看兩位分別是六旬和七旬的婦人,為了照顧中年的孩子和老父親,如何身心煎熬,而政府又能提供那些幫助?

「不能尿下去,尿下去要打打喔。」剛上完廁所坐在沙發上,不斷搖頭出聲。王阿姨的大兒子今年39歲,7個月時才發現,他和其它孩子不太一樣。64歲王阿姨:「等到10個月一次發燒,發燒去檢查才知道,醫生才說他是腦性麻痺。」看著大兒子寶寶時期的照片,王阿姨當時才26歲,充滿喜悅的新手媽媽遇上腦麻兒,孩子不會說話有情緒障礙,要餵飯、洗澡、陪同如廁,排山倒海的照顧壓力,看不到盡頭。

王阿姨:「一般小孩會長大,他又不會長大,永遠都要像這樣照顧,永遠都像小孩,長大之後有時候,要抓他也抓不住。」王阿姨將滿65歲,成為法定的老人,已經是該被社會照顧的那一群人,但還得擔起照顧責任,老老照顧。

還有68歲的黃姐,也正在努力老老照顧。黃姐:「走好,走好,彎錯巷子,他就不認得回家(的路)。然後我就悶頭,一直一直家裡、醫院,然後就工作,辛苦到我就想說,啊,如果不活著多好。說句更難聽的就是,每次看到別人照顧的人走了 我心裡那種感覺,羨慕。」

記者:「你是真的照顧到受不了了嗎?」2018年台北市一名74歲婦人拿鐵鎚攻擊久病老伴。李宏聰(2018.10)臺北市文林所所長:「她只是重複說她沒有能力再照顧她先生。」隔年高雄男子長期照顧生病的老父親,被身心壓力給壓垮,留下紙條寫著:「父親我帶走了,所有責任我來扛。」

陳景寧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祕書長:「這些殺人犯不是我們傳統中想像的罪大惡極的人,甚至他們常常是家裡面最有責任感、最想要去付出的那一個人。」但這樣的悲劇,能有解方嗎?

長照公共化幫忙分擔,長照2.0分為照顧與喘息兩大服務,居家照顧是指受過訓練的照顧服務員,到失能者家中協助照顧;社區服務白天讓失能者到日間照顧中心,或者到照服員家中接受照顧,也就是托顧,晚上就回家;而機構住宿型又分為失智症老人團體家屋,以及護理之家或養護機構。

喘息服務則是讓照顧者有時間可以休息,居家喘息每兩個小時為一個單位,每次最多可以申請10個時間;而機構喘息每年最高補助14到21天。

黃姐:「對於照顧他的人,我覺得政府應該要好好的保護我們,為什麼?其實我常講,我們是救國救民的民族英雄。」走過煎熬,有喘息,有分擔。照顧者才能也有自己的人生,不會為了照顧重擔,失去青春,失去健康。

鏡新聞已上架86台,若無法收看,請洽詢當地系統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