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國的「雙十一」購物節,已經落幕了。儘管促銷活動提早到10月初便開跑,卻還是無法吸引消費者打開荷包。專家也指出,市場情緒和銷售狀況雙雙低迷,中國的電商平台,再也不會像過去那樣狂歡、慶祝銷售額了。
影音2025.11.13 19:43 臺北時間
美媒曝川普開價 台美關稅傳月底敲定3/中國雙十一黯然落幕 消費熱度下降平台不再狂歡
- 記者|鏡新聞
快遞員彎腰,忙著整理貨物。今年中國各大購物平台迎來「雙十一購物節」,不過消費市場明顯降溫,快遞驛站不用再大排長龍等待取件。
快遞驛站經營者 張先生:「往年我們最起碼有兩到三波,但是今年只有一波,並且那一波的貨量也沒有去年大,大家理性購物了,其實也是挺好的。」
其實雙十一從十月上半就陸續開跑,到今年已是邁入第十七個年頭。過往各大電商平台都等不及在雙十一一結束便公布好成績,但包括阿里巴巴、京東等大型平台已經好幾年沒有公布雙十一的總銷售額。
中國民眾:「雙十一吧,就是很多都是,其實沒有太大變化,它只不過給你一個好像是便宜了很多的價格,但其實平時也是這個價格。」
消費者感受明顯,覺得電商折扣不如以往,頻繁的促銷活動也讓民眾產生疲乏感,對折扣逐漸產生免疫。
中國民眾:「我覺得今年的話,普遍經濟都不是那麼的好。大家就是,就不是很有必要的東西就不太會去買,有必要的再去買,就慢慢地會縮減下來,真的是覺得消費有降級。」
民眾購買力下降,業者的目光也轉向國外。由於中國電商的小額包裹大量湧入西方國家,法國財政部長十二號表示,建議從二〇二六年初起,對透過 Shein、Temu、阿里巴巴等平台購買的小額包裹徵收處理費,阻擋中國廉價商品湧入,並保護本國市場。
鏡新聞已上架86台,若無法收看,請洽詢當地系統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