堰塞湖溢流 2025.09.29 18:52 臺北時間

續搜六失聯 超人湧光復指揮亂象4/水利署改道成功!馬太鞍溢流溪水 引進「深水槽」

記者|呂傳明、陳寯怜

災後第7天傳來好消息,水利署已經成功將馬太鞍溪原先溢流進市區的溪水完成改道工程,導引至深水槽,藉此降低市區的水患風險,也能提升救災效率。另外,馬太鞍溪橋被沖毀之後,交通部展開三階段搶通計畫,第一階段的涵管便道截至今(29日)早上,工程進度已經來到50%,預計10月15日完工。

被沖毀的馬太鞍溪橋只剩下橋墩留在溪床上,附近還有許多橋體殘骸,但天氣轉好,溪水水位明顯下降,讓馬太鞍溪橋的涵管便道工程能如期展開,怪手和重機具進駐開挖,目前工程進度已經將近一半,交通部的三階段搶修方案、涵管便道工程預計10月15日完工,讓緊急車輛通行,等到條件允許,最快明年2月會完成鋼便橋設置,提升通行安全,至於永久修復工程則規劃在明年底前完成單向建構,29號專業團隊已經到場現勘。

鳳林長橋里里長邱進崑:「它讓河道改向,讓水流改向,它只是這個是一個讓機具下去的道路,(有講說10月15號以前要完成,你看這個進度可能嗎),不可能吧,這麼近,那麼短的時間」。交通部公路局東分局科長祝文偉:「(鋼便橋)應該會在原橋的上游側,大概15公尺之後會做施做,一樣會銜接到台九線」。

除了興建便橋之外,水利署28號也成功疏導馬太鞍的溪水改道,降低洪水流入市區的風險,提升救災效率,也能同步展開第一道防線的土堤堆置作業。經濟部水利署署長林元鵬:「我們已經成功的把這個整個馬鞍溪,原來流入市區的這一個水導引到我們的這個深水槽裡面,所以已經成功改道了」。至於上游的堰塞湖水位持續下降,29號已經降到1021.5公尺,比原先下降118公尺,蓄水量約610萬噸,不過目前集水區內仍有雨水可能流入,因此目前仍維持發布紅色警戒。

鏡新聞已上架86台,若無法收看,請洽詢當地系統台。

即時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