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彈頭還有金色彈體,「天弓三型飛彈」的加強版「強弓防空飛彈」系統正式亮相。和弓三單體火箭不同,「強弓」除了有兩節式火箭推進器,發射箱也從矩形改為圓柱體,不只飛彈彈體更輕量化,燃料效能也大幅提高,射程高度已突破70公里。
全球防衛雜誌採訪主任 陳國銘:「它外形非常非常類似以色列的『箭三式飛彈』,軟體夠的話,它就可以攔截相關的中程彈道飛彈。」國防院戰略與資源研究所長 蘇紫雲:「低空短程的『刺針』、中程的『陸劍二』,以及即將引入的『NASAMS先進中程飛彈』,長程高空的『愛國者』及『天弓』系列,再加上『強弓』系統,就會變成更大的防護傘。」
升級後的「強弓」相列雷達也比弓三型大得多,更具備在中高空層攔截戰術彈道飛彈的能力。它與弓三、愛三搭配,能構建層層防禦火網,堪稱攔截共軍「東風-17」的最佳利器。這回將在台北航太及國防展亮相。
同一時間,國防部時隔兩年再度發布新版《國防手冊》。手冊主題著重在「當危機來臨時:台灣全民安全指引」,首度指導民眾應對敵軍、災難來臨時該怎麼做準備。手冊也強調,若台灣遭軍事侵略,國家戰敗或政府宣布投降的訊息,都是假訊息。
全球防衛雜誌採訪主任 陳國銘:「像民間一般農民曆一樣,直接印發若干本在我們叫鄰里辦公處所,由有需要民眾自己取閱。這是政府應該要做的。」重點是培養民眾防衛意識,當災難來臨時,才能防患於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