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創生障礙賽 》知名衝浪小鎮頭城,已漸漸凝聚國際化社區,由外籍民眾教導當地店家生活會話 。
藝文 2025.09.16 17:21 臺北時間

鏡新聞捷報連連 調查報告《地方創生障礙賽》、《在書海裡找到家鄉》 入圍第五十一屆曾虛白新聞獎社區營造地方創生報導獎

第51屆曾虛白新聞獎今天公布入圍名單,鏡新聞調查報告以《地方創生障礙賽》、《在書海裡找到家鄉》雙雙入圍「信義房屋社區營造與地方創生報導獎」,為鏡電視再添專業肯定的喜訊!採訪團隊走訪全台多個地創現場,探討在政府補助新規限縮、青年返鄉後在制度與現實間的掙扎;另外也關心台灣各地,有一群人正用書店串連人與土地,為社區注入新生命。

調查報告的《地方創生障礙賽》系列,深入剖析政府推動地方創生六年以來的成果與困境,關注政策與青年返鄉實踐之間的拉鋸,獲評審肯定。地方創生政策自上路以來,政府投入超過百億元經費,鼓勵青年返鄉推動社區營造。然而,隨著2025年國發會新制上路,「青年培力工作站」若未達成「百萬產值KPI」將失去補助資格。面對績效壓力,許多創生團隊不得不轉向拚經濟,本意以社會關懷與文化振興為核心的努力,恐淪為補助制度下的遺珠。

鏡新聞記者蘇韋宣、詹皓帆走訪全台多個地方創生現場,見證青年返鄉的真實挑戰:從在社區中爭取信任、凝聚共識,到面對繁瑣法規與跨部會溝通的曠日廢時,創生推動過程如同一場障礙賽。當初的熱血逐漸被現實磨耗,這些青年如何重整步伐,仍選擇堅持?

《地方創生障礙賽 》記者蘇韋宣回顧鹿港青年守護家鄉、地方創生的發展歷程

透過第一線團隊的心路歷程,本系列報導反思政策KPI與人、土地之間的連結,呈現青年返鄉不只是「數字產值」的故事,而是對鄉鎮未來的深切承諾。鏡新聞期盼這份報導,能為台灣的地方創生政策帶來更多對話與省思。

另一部入圍「社區營造與地方創生報導獎」的專題,為調查報告系列之《在書海裡找到家鄉》。報導深入探討台灣各地由書店串起的人與土地關係,呈現閱讀如何成為社區創生的新契機。

《在書海找到家鄉》新北市瓦磘溝旁的「綠書店」,成為親子共讀河川守護基地,孩子紛紛當志工,調查水質、從故事中認識家鄉與永續。

在苗栗苑裡,「掀冊店」不僅是書店,更是公共參與的平台。創辦人劉育育透過推動兒童參與式預算,讓孩子學會提案、投票參與家鄉建設,並串聯地方媽媽、大學生與公部門,共同想像苑裡的未來。在新北市瓦磘溝旁,「綠書店」從親子共讀出發,逐漸成為河川守護基地,居民與孩子們化身志工,調查水質、出版繪本,從故事中學習守護土地與永續發展。

新竹與桃園的「有機書店」則推動以書換書、共好食堂與長青課程,串起在地媽媽與耆老,讓閱讀與飲食成為陪伴與支持的力量,建構出有溫度的生活網絡。

《在書海找到家鄉》桃園「有機書店」連結在地媽媽與耆老,透過閱讀、飲食與陪伴,豐富在地長輩生活

鏡新聞記者簡如屏、戴佳儀、許珮珍與林昆慶、李昆達、蔡青縈、陳岳威、呂紹伯走訪各地,見證書店如何超越「賣書」功能,成為社區對話、共創與療癒的場域。專題中展現出閱讀的力量,也映照出在地文化與人心交織出的最溫暖光芒。

(本篇為涉己新聞)

即時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