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第聶伯羅民眾 Luck Chernyk帶孩子回烏東老家第聶伯羅。(鏡新聞)
鏡在烏克蘭 2025.08.27 19:51 臺北時間

獨家/基輔女孩感動台灣挺烏 盼台烏不會面臨相同命運

記者|吳洛瑩

攝影|翁啟斌

烏俄戰爭,至今看不見盡頭。暫時還不見停火的盡頭,超過百萬人流離失所,相比戰爭初期,烏克蘭遠走他鄉躲避烽火,開戰三年多之後,其實很多烏克蘭反而選擇回家,鏡新聞的採訪團隊,從波蘭華沙,進入烏克蘭首都基輔,來看洛瑩和啟斌,來自獨家報導。

記者吳洛瑩:「波蘭的邊境城市海烏姆,距離烏克蘭邊境只有24公里遠,長長的火車終點站是烏東的第聶伯羅,整個火車穿越的是戰爭與和平。」邊界的那一頭,有戰火,從歐盟境內要前往烏克蘭,世界像是進入不同系統。

火車的軌道,烏克蘭採用的是前蘇聯時期的1520毫米寬軌距,歐盟境內則是1435毫米的窄距,只是說起心裡的距離,火車上的人們或多或少因為戰爭感到飄忽不定。烏克蘭第聶伯羅民眾 Luck Chernyk說:「我們可以到其他國家,也能在烏克蘭境內移動,但是我們都還是會回來第聶伯羅,因為這是我們的家,世界上沒有比家更好的地方了。」

她的先生是西班牙人,就算有更安全的棲身之所,她寧願帶著孩子搭上超過20小時的火車,回到烏東老家第聶伯羅,就算在家附近曾經兩度遭到俄羅斯火箭彈攻擊,她仍堅持回家。Luck Chernyk表示:「對我來說現在不是一個正常狀態,但是對小孩來說情勢嚴重的程度,他們以為這個戰爭狀態是正常的,我也在這個情況下調適自己。」小小的臥鋪車廂裡,她一上車就把一切弄得整整齊齊,面對世界的失序,她在這些可控的範圍裡,讓生活走在軌道裡。

烏克蘭基輔民眾Tetiana說:「戰爭開打後,受到很多國家的幫助,我發現不只有波蘭、羅馬尼亞等鄰居,甚至還有像你們一樣,距離很遠仍給予援助。」年僅28歲的她,因為工作與港口後勤相關,知道戰後來自台灣的援助不落人後,甚至不輸鄰近的歐洲;戰後,她還是選擇自己留在基輔的家,每三個月要往返華沙,姊姊一家在那裡,是她的避風港。

Tetiana 說:「我們可以抱一下,謝謝你,我會忍不住流眼淚。我希望台灣不會跟烏克蘭面臨一樣的命運。」眼淚來得不能預期,因為沒人知道戰爭結局。烏克蘭人回家的路,距離再長也不嫌遠,外頭的世界安全穩定,故鄉的情況是混亂不平,但真正的寧靜,必須回到自己家裡最熟悉的那一方天地。

鏡新聞已上架86台,若無法收看,請洽詢當地系統台。

即時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