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翻攝RFA_Chinese的X)
國際 2025.05.26 14:51 臺北時間

亞洲事實查核實驗室熄燈的警訊

作者|外部公評人翁秀琪

自由亞洲電台(Radio Free Asia, RFA)將於今(2025)年5月底關閉多個語言服務,並進行大規模裁員,這一決定引發了國際媒體和人權組織的廣泛關注。

根據RFA於5月2日的公告,該機構將裁減約280名美國本土員工,佔其美國員工總數的90%,並終止近20個海外職位。截至5月底,包括:藏語、維吾爾語(全球唯一獨立的維吾爾語新聞服務)、緬甸語、老撾語(已於5月初關閉)和英語服務將停止製作和發布新內容,另外,旗下的亞洲事實查核實驗室(Asia Fact Check Lab)也將停止運作。[1]

另一家美國政府資助的媒體機構「美國之音」(Voice of America)也因資金被切斷而停止製作,並正在法院對川普政府的決定提出法律訴訟。[2]

本文作者在今(2025)年3月18日的專文〈《美國之音》解散對全球資訊秩序的影響〉[3]中已經清楚指出,美國總統川普一紙行政命令導致《美國之音》(VOA) 的關閉,此舉將對全球新聞自由、國際輿論戰、美國的軟實力以及獨立新聞業務產生廣泛影響。

本文聚焦分析亞洲事實查核實驗室 (Asia Fact Check Lab)解散後的實質影響。

亞洲事實查核實驗室(Asia Fact Check Lab,簡稱 AFCL)是自由亞洲電台(Radio Free Asia, RFA)於2022年成立的專業事實查核團隊,致力於揭露和反制中國政府在亞洲地區,特別是台灣,所進行的虛假資訊與認知作戰。[4]

截至2023年底,AFCL 已製作近200篇查核報告、媒體觀察與深度分析,涵蓋台灣、緬甸、香港、烏克蘭戰爭等議題。其中,2024年針對台灣總統大選期間的中國資訊戰進行的系列報導[5],獲得美國國際媒體署(United States Agency for Global Media,簡稱USAGM)頒發的 Burke Awards[6]。

亞洲事實查核實驗室於今(2025)年5月8日的臉書粉絲頁中[7]曾經貼文介紹其從2024年12月起陸續採訪撰寫的系列報導「中共外宣在台灣」。 此一系列截至2025年4月,共刊出十一篇報導, 他們同時也將這十一篇重編成電子書出版,全文共九章[8]。

本文作者以「代表性」和「重要性」兩指標從此系列報導挑出三個個案作簡介,這三個個案具有以下相同特性:造假者操作手法多樣(假冒知名媒體、操弄心理戰進行選舉干預、試圖削弱台灣和盟友的關係)、個案的擴散和影響程度大(透過主流媒體或社群平台廣泛傳播、被政治人物引用獲回應、被國際媒體多次追蹤報導)、AFCL的查核方法與查核品質優異(來源追查、數據比對、結合語境與平台分析)。

個案一、假冒美國媒體的「黏液媒體」[9]操作[10]

2025年4月,AFCL揭露一個名為「MSNBC24」的網站,該網站假冒美國主流媒體MSNBC,發布虛假報導,聲稱台灣政府試圖透過美國國務卿龐佩奧與總統川普建立關係,並支付590萬美元的酬勞。該報導被多家台灣主流媒體轉載,引發廣泛關注。然而,AFCL調查發現,MSNBC24並非真正的新聞機構,其網站內容粗糙,作者名稱統一為「Rose Wells」,且無法在正規媒體中找到相關報導。此類假新聞網站被稱為「黏液媒體」,其目的是混淆視聽,操控政治輿論。

個案二、假民調與社群媒體操控[11]

在2023年底至2024年初,中國支持的媒體「指傳媒」(Finger Media)[12]發布多項虛假的選舉民調,顯示親中候選人支持率領先。這些民調被廣泛轉載,試圖影響選民的投票意向。AFCL調查發現,這些民調數據缺乏透明度,且無法追溯其來源。台灣外交部長吳釗燮在選前記者會上引用AFCL的報導,強調這些假民調對選舉公正性造成威脅。

個案三、操弄美台關係的認知戰[13]

AFCL揭露,中國政府透過社群媒體和網路平台,散播關於美國對台承諾的虛假資訊,試圖削弱台灣民眾對美國的信任。例如,宣稱美國在疫情期間故意限制疫苗供應給台灣,或是美國對台灣的安全承諾不可靠。這些資訊主要透過LINE、PTT和Facebook等平台傳播,旨在製造台灣民眾對美國的不信任,進而影響選舉結果。

透過以上三個個案的簡介, 我們看到亞洲事實查核實驗室(AFCL)在台灣面對中國資訊戰的關鍵時刻,扮演了揭露真相、維護民主的核心角色。 其一是識破假冒美國主流媒體MSNBC的「黏液媒體」操作,揭穿假新聞網站MSNBC24散播台美政商勾結的不實報導;其二是在總統選舉期間,調查中國支持的「指傳媒」操弄民調數據,企圖影響台灣選民判斷,成功引起外交部長吳釗燮公開警示;其三則針對中國藉由社群平台操作美台關係議題,散播美國不可靠的虛假敘事,削弱民眾對民主盟友的信任。這三則個案突顯AFCL在事實查核、打擊假訊息與抵禦外部認知戰方面的卓越貢獻,也反映出其在資訊戰前線為民主社會築起重要防線。

亞洲事實查核實驗室熄燈的警訊

亞洲事實查核實驗室(AFCL)的熄燈,不僅是一個查核團隊的終止,更是民主防線的一大潰口。在資訊戰已成新常態的時代,AFCL是少數能夠深入追蹤、具名揭露中國對台資訊滲透與心理操控行動的機構,其查核成果不僅止於反駁謠言,更是一種對威權話語權的實質挑戰。如今,它在資金斷鏈與政治博弈中被迫關閉,形同拔除了一座民主社會抵抗認知作戰的「雷達站」。對台灣而言,這不只是損失了一個事實查核來源,更是少了一道揭露滲透、維護選舉公正與媒體透明的關鍵防線。

我們不能以為查核只是媒體內部的自律工具,它是國安、是言論自由、也是民主自衛。亞洲事實查核實驗室的熄燈,是民主社會對抗虛假資訊戰,正在失去關鍵據點的警訊。

[1]https://www.spacewar.com/reports/Radio_Free_Asia_shuts_language_services_after_Trump_cuts_999.html?utm

[2] 同前註。

[3] https://www.mnews.tw/story/20250318ombuds001

[4] 官方網站:https://www.rfa.org/english/fact-check/

https://www.factchecklab.org/about-us/

[5] https://www.usagm.gov/burke_candidate/asia-fact-check-lab/

Burke Awards 2024 年得主:自由亞洲電台 亞洲事實查核實驗室(AFCL)

獲獎理由:在台灣總統選舉過程中,對抗中國政府假訊息的貢獻。

得獎作品包括:《台灣假總統選舉民調從哪裡來?》、《媒體觀察:台灣如何對抗中國的假訊息攻勢?》、《媒體觀察:選後台灣面對的作票陰謀論》、《台灣副總統參選人真的不會講中文?》

[6] 於2001年設立的David Burke Distinguished Journalism Awards(大衛・伯克傑出新聞獎,簡稱 Burke Awards)是由美國國際媒體署(USAGM,United States Agency for Global Media)設立的獎項,旨在表彰旗下媒體機構中展現出卓越新聞專業與勇氣的記者與編輯。此獎項以USAGM(前身為 Broadcasting Board of Governors)首任董事長 David W. Burke 命名,以紀念他在推動新聞自由與媒體改革上的貢獻。

[7]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1BzTwWSC4t/

[8]https://drive.google.com/drive/mobile/folders/13keWTkr_ZMnURQaIvWMURPfeBxwba2JF

[9] 「黏液媒體」(Slime Media)是一種假新聞操作手法,指的是仿冒主流媒體外觀、名稱或格式,製作出看似專業、實際卻充滿虛假或誤導內容的網站或平台。其名稱「黏液」象徵這類媒體內容看似中立專業,實則滑不留手、無法追責、難以查證,具極強的滲透性與迷惑性,常被用於資訊戰、政治操弄、商業詐騙中。

[10] https://www.rfa.org/english/factcheck/2025/04/09/afcl-fake-news-websites-taiwan/?utm

[11] https://cyberdefensereview.army.mil/Portals/6/Documents/2024-Fall/Mobilio_CDRV9N3-Fall-2024.pdf?utm

[12] 「指傳媒」(Finger Media)是一家中國背景濃厚、長期被懷疑與中共統戰系統有關的媒體平台。它常以「民間媒體」之名在台灣與香港地區活動,但實際上內容傾向中國立場,並經常轉載中國官媒觀點或發布具「認知作戰」特徵的訊息。

[13] https://phys.org/news/2024-05-misinformation-swirled-taiwan-elections.html?utm

即時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