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泥27日舉行法說會,一級主管到齊。
鏡週刊2025.11.27 20:40 臺北時間

法說會開成地理課! 台泥國際化有成海外獲利超車全球同業

「我想,今天大家都沒想到,是來看了一場地理歷史課。」台泥今(27)日舉行法人說明會,扎扎實實地開了2個半小時,大量時間由子公司的老外執行長談海外布局,還推出AI即時翻譯,台泥董事長張安平開玩笑說不小心把布局秘密都說光了;總經理程耀輝則提到「明年我們會變瘦、變強」,預估中國大陸的毛利會回到兩位數、營業利潤率轉正,歐洲則是「別人繳碳費、我們領碳權,市場是值得期待的。」

因土耳其、葡萄牙地區的量穩價增帶動,台泥原本要來迎來豐收的一年,沒想到今年突發地震、颱風,還有匯率、中國產能過剩等,而旗下子公司三元能源位於高雄的電池廠7月火災,因此認列重大損失。今日股價收在22.1元、小漲0.68%。

台泥10月營收138.82億元,月增4.33%、年減14.69%;前10月營收1233.2億元、年增1.2%,前3季EPS淨損1.28元,主要就是認列電池廠火災事故損失,才出現史上罕見的虧損,但現金流無太大壓力。

程耀輝表示,今年有些事沒辦法控制,但有些事的確應該要做得更好,像是設備與防災管理,所以台泥痛定思痛,大幅加強風險管控,像是目前在中國大陸的礦區、太陽能案場、變電站,使用無人機、結合遠程紅外線熱成像,配合大量監視器,每天巡檢、3D建模,發現異常會立即AI警示,已在中國、土耳其、葡萄牙,以及台南的電池廠陸續實現,而和平、蘇澳廠也將在明年6月以前,完成所有重點風險區域的全覆蓋。

能元科技總經理薛人禎表示,電池廠火災後,已讓員工到台南廠幫忙,火災現場還在清運,調查報告已完成、會對部分供應商提出正式告訴,目前只能滿足5成訂單,所以部分訂單轉給東南亞的合作夥伴,第一批會在12月底正式出貨,接下來台灣廠會優先做太空、高階無人機訂單,未來也會積極投入研發,專注在無人機、AI資料中心的BBU、火箭、衛星等、這些中國電池廠絕對不能進入的場域,第四季有望損益兩平。

但對外國來說,儲能是正在蓬勃發展的領域,專注南歐充電市場的台泥子公司 Atlante執行長Stefano Terranova表示,4年前台泥做了非常大膽的決定,就是創建歐洲最大的電動車充電網路,目前已在義大利、法國、西班牙與葡萄牙建置超過1,000 個純綠電的充電站,鎖定高速公路、機場、都會樞紐及大型零售據點等關鍵位置。

因為早期投資,Stefano表示,預計到2035年前,我們都會處於業界領先地位,目前每個月都有新的充電站投入使用,已經為數十萬駕駛提供服務、數億公里的零排放駕駛,「比地球到火星還要遠。」

台泥子公司Cimpor Global執行長Suat Çalbıyık則是秀出成績單,證明歐非事業體含金量最高,因為「水泥消費超級週期」即將啟動,包括非洲與土耳其,將迎來20年的巨大成長,從羅馬尼亞到烏克蘭等黑海地區,甚至到土耳其,都有重建計劃,台泥已經卡好核心位置。

Suat表示,2024年EBITDA利潤率達31.7% 大幅超越Holcim的24.5%,與21.1%的Heidelberg等全球巨頭,對比2016年台泥未入主前,淨利激增5倍,成功由負債轉為淨現金。

他也提到,撒哈拉以南的國家沒有石灰石、無法生產熟料,但台泥的獨特優勢就是可以用當地現有的黏土去燒,跟競爭對手比起來,就可少進口4成的熟料。

程耀輝表示,目前營收分布為台灣35%、土耳其27%、大陸20%、歐非18%,毛利則是土耳其35%、台灣31%、歐非28%,大陸則為6%,這樣的分散與韌性,讓台泥能從容面對任何區域波動,穩穩走過產業週期。

針對大陸市場,程耀輝表示,台泥不等待政策,已超前部署,縮減14%產能與精簡20%人力。張安平表示,大陸最新的《碳達峰碳中和的中國行動》白皮書揭示未來減碳大方向,雖然2026年直接開徵碳稅機率尚低,但「2027 年以後機會很大」,沒能力的企業、一定會被排除掉,「這對台泥來說是好事,因為我們這麼多年來一直在準備。」

相關文章

經濟部鬆口「未禁止中資餐飲業」 台商揭瑞幸咖啡藏鏡人目的

南山人壽尹崇堯前進COP藍區 攜台灣經驗登上國際舞台

英特爾全力挺羅唯仁 陳立武:台積電指控毫無根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