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詐騙手法不斷翻新、規模化運作的網路犯罪戰場,數位發展部數位產業署自去年上線「網路詐騙通報查詢網」以來,每月平均通報下架逾1萬則詐騙訊息。12日正式推出「網路詐騙通報查詢網3.0」,結合公部門和多家民間業者、查核機構之力,希望形成跨界的「防詐聯防網」。
鏡週刊2025.11.13 17:20 臺北時間
打詐新戰場1/數發部結盟產官學 推通報查詢網3.0擴大打詐防線
- 記者|鏡週刊
數位發展部數位產業署自去年9月開放測試「網路詐騙通報查詢網」,數發部部長林宜敬表示,目前可疑網址通報數累計43.9萬件,確認並下架的網站數超過20萬件。此次改版3.0,希望藉由公私協力,擴大情資來源與通報案件量,降低每筆下架網站的成本。
林宜敬指出,詐騙集團習慣在開放式的社群平台鎖定目標對象,再進一步將潛在受害者引導至封閉式的通訊軟體,以規避偵查。因此,數發部著重先在開放平台階段,就提前攔截疑似詐騙的案件。
此外,林宜敬進一步強調,打詐是好人和壞人之間不斷地攻防,倚賴團結和異業異質的整合,「希望我們的好人隊能有更堅強的隊友、更多的資源。」
林宜敬表示,舊版網站的通報來源以資安院利用AI巡檢為主,並開放民眾、公眾人物若有被冒充身分疑慮時主動通報;3.0版本則新增趨勢科技、走著瞧、MyGoPen和台灣事實查核中心4家第三方聯防夥伴,以及中央和地方政府部門。
參與記者會的趨勢科技台灣區行銷部協理陳亭妏表示,詐騙集團如今已經是集團化運作,防詐除了應用世界領先技術,也要結合在地情資,才能透過大平台聯防,「利用新的科技、各自把厲害的東西拿出來,一起成為詐騙守護網。」
「網路詐騙通報查詢網」目前也與金管會串接API,讓情資互相流通。數位產發署副署長黃雅萍透露,數發部也正在和衛福部洽談,未來希望包含地方警察機關在內,集結更多公部門的情報力量。
數位產業署平臺經濟組組長林青嶔則分享,過去詐騙常見金融投資、身分冒充類案件,然而根據AI掃描分析結果,兩者案件數相較高峰期分別下降97%和94%。林青嶔指出,新型態詐騙以銷售產品服務為主,特性為「小額量多」,像是近期就有詐騙以AI生成花蓮救災的「吊車大王」影像,販售保健品。顯示詐騙手法不斷翻新,需要透過通報查詢網即時反應詐騙態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