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晶董事長徐秀蘭(中)曾說,台灣電要足、更要夠綠,不然貨賣出不去。右為聯合再生董事長洪傳獻、左為寶晶能源董事長蔡佳晋。
鏡週刊2025.11.10 05:40 臺北時間

太陽能板抗汙名1/「電不綠企業臉綠」 寶晶蔡佳晋曝護國神山急尋綠電內幕

「台灣不僅是電要足夠,更要夠綠,電不綠、企業臉就要綠了,因為貨就出不去。」2年前、當時擔任台灣太陽光電產業協會(TPVIA)理事長的環球晶董事長徐秀蘭曾這樣直言,但如今,狀況還在惡化。

台灣的太陽能發電新增裝機量,在2024年時全年為1,863MW,到了今年問題更大,不少光電業者跟本刊提到,預估今年的進度會更慢,全年的裝機量可能不到1,000MW。

「所有買得到的綠電,一定買!」今年6月,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在股東會上疾呼。到了10月,台灣半導體產業協會(TSIA)罕見發新聞稿,呼籲政府「提高供電穩定性」、「強化低碳能源供給」以及「檢討綠能法規不合理限制」,不到10日,TSIA理事長侯永清公開表示,希望政府能確保綠能開發「不落後」。

太陽光電產業永續發展協會(TPiSA)創會理事長、寶晶能源董事長蔡佳晋表示,「大家都沒有想到,越拖,用綠電最大的半導體產業最緊張,萬一因綠電指標達不到而被迫出走,是全民受害。」

蔡佳晋說,半導體產業會選用太陽能,除了對抗氣候變遷,最重要的也是,這種能源可讓你用20年的固定價錢購買,不受燃料價格波動,電廠只要建設後,就可估算未來的財務模型,對企業來說有穩定性,所以科技業者大多會選擇供應穩定的大型地面型光電業者簽約。

相關文章

太陽能板抗汙名/嘆光電遭污名 光電協會大老:台灣半導體會被拖累

太陽能板抗汙名2/韓國綠電占比已狠甩台灣 業者盼政策加速解放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