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一名74歲施姓男子長年獨力照顧臥病在床的九旬老母,需頻繁翻身、抱起與扶重,導致腰與髖部長期疼痛,甚至出現長短腳與無法久站情形。由於擔心手術後無法照顧母親,他僅靠止痛藥硬撐多年,直到母親過世才前往澄清醫院中港院區就診。
鏡週刊2025.11.06 18:20 臺北時間
孝子顧重病臥床母!髖關節軟骨幾乎磨光 吞止痛藥硬撐「變長短腳難久站」
- 記者|鏡週刊
骨科主治醫師洪舜奕檢查發現,施男的髖關節軟骨幾乎完全磨光,關節處骨頭緊密黏合,股骨頭更被磨成扁平狀,僅剩一半,連拄拐杖站立都十分吃力。
洪舜奕指出,施男的病情屬於典型髖關節退化性關節炎,因長年負重照護與舊有骨折造成身體重心偏移,導致右側髖關節加倍磨損,最終形成嚴重變形與長短腳現象。由於疼痛集中在鼠蹊部、膝蓋卻無異狀,為判斷髖關節退化的重要徵兆。
施男最終接受「前外側式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手術後當天下午即可下床走動,隔天便能在病房外行走。醫師表示,此術式切口小、恢復快,可同時修正腿長不一的問題。施男術後兩週便能拄拐杖外出,疼痛與喀喀聲皆消失,生活品質明顯改善。
施男感謝醫療團隊幫助,表示現在行走自如,並持續遵照醫師指示進行復健,「走路就是最好的治療」。他期盼恢復肌力後能重新出門旅遊,重拾健康與自由。
相關文章
「無法判讀物理老師聲音」日高中女學霸期末考剩2分 就醫才知代誌大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