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科醫師程威銘在臉書分享一個超常見的門診案例,一名男病患不解向他詢問每次都要奮戰好久才能「射精」,女朋友常常等到花兒都謝了,後來只能放棄。搞得兩個人都不開心、壓力山大。程威銘直言這就是典型的「射精延遲」情境,大家總以為這是技術不夠精湛,可是可能有多重原因,絕不是這麼單純。
鏡週刊2025.11.01 16:40 臺北時間
男生射太慢別崩潰!醫揭遲射「不是技巧差」 曝背後3大黑手
- 記者|鏡週刊
程威銘分析,造成「慢半拍」的原因五花八門,有些是藥物在作祟,比如某些抗憂鬱藥或降血壓藥會讓射精反射踩了煞車;有些出於糖尿病、神經病變或攝護腺手術後遺症等神經或循環問題;更常見的是心魔搗亂,得失心太重,總覺得「今晚一定要完美達標」,結果反而愈努力愈難成功。當親密關係變成一場「性」能測驗,快樂自然就溜走。
程威銘引述性醫學研究表示,性愉悅(pleasure)比性高潮(orgasm)更重要,性歡愉 (pleasure) 比性高潮 (orgasm) 更重要!高潮只是一個電光火石的生理反應,一下子就結束了;但「性歡愉」卻是全方位的親密連結與幸福感受,有沒有「射」出來,反而不是絕對重點。做愛對於人類的意義,更多是來自於看到伴侶很享受的「滿足感」、「成就感」,以及兩人親密交流後的「甜滋滋的幸福感」。
世界衛生組織(WHO)、世界性健康協會(WAS)目前都超級強調,性愉悅是性健康的核心人權,一旦我們把鏡頭從「趕著交功課」切換到「兩人一起享受」,就會恍然大悟做愛快慢根本不重要,最珍貴的是雙方的安全感、合意、共同的歡樂,以及靈魂深處的默契。程威銘程醫師也坦承,在現實世界裡,遲遲無法順利射精,對雙方仍然是個巨大的心理負擔,畢竟社會長久以來都把「射精高潮」看得太神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