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研院新任院長張培仁表示,工研院將以「整合跨域創新」為核心策略,持續發揮影響力,成為政府最信任的產業智庫與產業最堅強的技術夥伴。(工研院提供)
鏡週刊2025.10.27 18:40 臺北時間

產業舵手無縫接軌2/劉文雄功成身退 張培仁聚焦3大方向助台灣提升全球能見度

自2018年4月接任工研院院長之後,劉文雄在蔡英文與賴清德兩任總統的高度器重之下,展開將近7年半的任期。據了解,已經67歲的劉文雄在院長任內,曾請辭過院長大位,然而卻被政府高層多次慰留成功,直到今年9月底再次請辭,才順利如願。經過府方向臺灣大學「借將」,由在今年1月才剛接任臺灣大學創新設計學院D-School院長、曾任工研院副院長的張培仁接棒。

誠如經濟部次長何晉滄於佈達典禮時所言,工研院一直是臺灣最重要的產業科技研發機構,也是政府推動創新政策不可或缺的戰略夥伴。工研院在資金方面獲得政府全力的奧援,因此也得全力協助政府產業政策的發展。在AI正對各行各業產生大小不一的影響的時刻,隨著百工百業開始進行數位轉型,工研院的角色勢必將更加吃重。

何晉滄指出,從「5大信賴產業」、「淨零轉型」,到「AI新10大建設」與「智慧製造升級」,工研院始終站在政策前線,肩負從技術研發、產業推動到人才培育的全方位任務,也是政府與產業之間的重要橋梁。近年政府積極推動AI、半導體、量子運算、矽光子、機器人等新興科技,目標是強化臺灣的產業韌性與全球供應鏈地位,這些工作都需要工研院持續深耕技術研發,做好整合與創新示範的關鍵角色。而面對地緣政治風險與供應鏈重組的全球挑戰,工研院作為臺灣科技與產業對接國際的重要樞紐,以「技術外交」進行跨國鏈結的工作將益發重要。相信在吳政忠董事長與張培仁院長的共同領導下,工研院必能發揮其關鍵能量,做為臺灣產業發展最堅實的後盾。

頂著美國康乃爾大學理論及應用力學博士的光環,各界都相當好奇新任院長張培仁將如何繼續帶領工研院迎接AI時代的挑戰。張培仁致詞時表示,創新是臺灣產業發展的關鍵動能。面對全球局勢變化與科技快速演進,工研院將以「整合跨域創新」為核心策略,持續發揮影響力,成為政府最信任的產業智庫與產業最堅強的技術夥伴。

張培仁進一步指出,未來將聚焦3大方向推動發展:首先是「凝聚專才」,透過凝聚院內外專才,激發跨機構跨領域協作,整合產學研能量,並依各產業需求及全球競爭態勢推動技術發展,發展前瞻及關鍵技術,協助臺灣在全球科技競賽中占得先機。其次是「深耕臺灣」,以創新驅動產業轉型,提升國家整體競爭力,包括協助政府擬定產業發展策略、確保高科技產業競爭優勢,以及輔導中小傳統企業升級轉型。第三是「布局全球」,運用工研院在國際的據點,結合臺灣的研發能量,對接國際資源,提升臺灣在全球的能見度,並持續協助政府經貿合作、協助產業布局全球,促進產品行銷全世界。

回首來時路,工研院卸任院長劉文雄表示,當年返臺服務,源於對家鄉的使命感,並銘記父親「有心要做,得做啊好」的期勉,成為他投身科研與產業推動的初衷。他感謝蔡前總統,賴總統及經濟部歷任部長沈榮津、王美花、郭智輝及龔明鑫的支持與指導,讓工研院在5+2產業創新、防疫科技、淨零轉型、綠能科技及半導體布局等方面穩健前行。他也感謝歷任董事長的信任,讓工研院持續扮演產業轉型的關鍵角色。他相信未來在吳政忠董事長與張培仁院長的領導下,工研院必將展現新氣象,並祝福工研院精神代代延續、薪火不息。

相關文章

泓德能源獲得美商ArcTrade奧援 導入電力交易平台eOS搶攻亞太市場

產業舵手無縫接軌1/工研院進入傳承的重要時刻 AI成新掌門人首要的挑戰

機器人百家爭鳴1/瞄準醫療缺工 凌群攜亞光打造國產護理機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