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指導陳麒文覺得拍攝恐怖電影要思考各種光影效果,非常燒腦。(天予電影提供)
鏡週刊 2025.10.11 05:40 臺北時間

從童謠到鬼片4/「淡水黃晸珉」掌鏡演起來 每秒48格挑戰攝影技術

記者|鏡週刊

恐怖電影《泥娃娃》由網路票選「最詭異童謠」〈 泥娃娃〉得到靈感,描述一對夫妻在妻子懷孕時意外遇上邪靈,原本即將成為3口之家的期盼也瀕臨破碎。該片是剪輯師出身的解孟儒首部編導的電影,為讓電影在剪輯時有更多空間,他特別選擇以台灣電影少見的每秒48格的格率(一般是24格)拍攝,也讓攝影指導陳麒文面臨新考驗。

解孟儒與陳麒文分別在剪輯與攝影方面有不少恐怖電影工作經驗,彼此欣賞。當初製作公司力邀陳麒文為《泥娃娃》掌鏡,陳麒文原想推辭,後來解孟儒一句:「你不接,我就不拍」才終於獲得首肯。陳麒文也透露:「接下《泥娃娃》是因為解孟儒的關係。我們之前都是間接合作,但有一次拍《人面魚:紅衣小女孩外傳》時,監製安排一場剪接師跟導演的會面,我也參加。解孟儒在製作前端就對劇本結構有清楚的想法,很早就構思節奏,讓我對他印象深刻,覺得這個剪接師有『導演的靈魂』。」

解孟儒希望《泥娃娃》全片以每秒48格的格率拍攝,藉較高格率使剪接有更細微的加快或減慢空間,捕捉精緻到位的表演,但以往台灣電影通常只在有慢動作畫面需求時才使用48格(或以上)的格率,採用的場次跟鏡頭數不多,且大多見於動作戲,常見的是在一場戲中有2、3顆特別慢速鏡頭為高格率拍攝。對解孟儒的要求,攝影指導陳麒文努力在攝影上達到最佳效果,尤其是燈光部分。

電影裡氛圍詭異的燈光要花很多時間調整。(天予電影提供)

陳麒文表示:「恐怖片中有很多戲要陰暗的感覺,但以48格拍,需要更多的光,有時打得很亮,演員到現場都覺得怪。」陳麒文解釋:「光的問題不是燈架好、集體亮一點,而是每個光源跟牆壁的反射率都要顧到,可能集體亮一點,但反差不是所想的,所以得花很多時間調整。」

解孟儒形容:「與陳麒文共事是很有機的創作,他能配合實際狀況因應,甚至連表演都考慮到。」因為台灣拍片除了動作戲之外,少有排戲慣例。有時拍攝前,陳麒文就會和助導、副導在現場「排演」,思考演員的表演動作、節奏、走位等細節,藉此安排運鏡與攝影機的位置,拍攝時更順暢。解孟儒笑說,陳麒文有「淡水黃晸珉」的稱號,因為會下場「排演」,後來解孟儒也覺得這方法不錯,跟著加入。

相關文章

從童謠到鬼片1/ 金馬剪輯突破舒適圈當導演 解孟儒《泥娃娃》恐怖出擊

從童謠到鬼片2/VR遊戲成「科技觀落陰」 楊祐寧出點子氣質美女黑化

從童謠到鬼片3/唯一指定好脾氣陳麒文 秀功力見招拆招日光變月光

即時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