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高雄的美睫師志工,從左到右為黃雯婷、蔡珉宸、林詩涵、張菀婷。
鏡週刊 2025.10.01 05:40 臺北時間

讓光復成為動詞2-2/她們在24小時內 能鏟土也能接睫毛

記者|鏡週刊

9月26日,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第4天。相較於其後幾天「鏟子超人」湧入光復,這一天志工還不多。黃雯婷、蔡珉宸、林詩涵、張菀婷四人算是很早抵達的一批。4人之中,有幾位頂著完妝,但與她們手上的鏟子、腳上的雨鞋、溼透的衣服並不衝突。

她們是高雄一家紋繡美睫店的老闆和員工。老闆蔡珉宸講話俐落,自認性格很衝。9月25日晚上,她在工作群組丟了一句:「誰還醒著?有人想去花蓮幫忙嗎?」凌晨,雯婷、詩涵、菀婷紛紛響應。4人搭上清晨5點多的火車,9點多抵達光復,前一晚只睡了2小時。

這是她們第一次到天災現場。原因很簡單,因為覺得自己也做得到。「我在 Threads上滑到一個在台北賣滷味的人號召去花蓮,覺得這不是難事,我也可以,就決定去了。」蔡珉宸說。決定行動後,她立刻分工,在群組指派,「誰還沒洗澡快去」「誰幫忙訂票」「誰跟我去買東西」。

凌晨2點,災區資訊仍不明朗,志工該帶什麼也沒人能確定。但蔡珉宸心想:「到現場會需要什麼?」於是她和員工在高雄街頭找小北百貨,買了鏟子和雨鞋。

帶著裝備抵達光復車站,她卻看傻了,中山路全被泥土掩蓋,現場的震撼遠比社群照片更強烈。在慈濟志工調度下,她們到車站前的大華照相館鏟土,清出一條通道。下午,她們沿著中山路,繼續尋找需要幫忙的住戶。「我遇到一個阿姨,她手套一脫,全是傷口。水來時,她為了逃命,用手打破窗戶,但她還在清理家園。」蔡珉宸說,這讓她覺得,未來人生沒有什麼事是過不去的。

晚上7點多,4人便搭車回高雄。因為隔天還有客人等著接睫毛、繡眉。我們問她們,鏟了一天土,手不會抖嗎?蔡珉宸說:「客人都約好了,只能硬上。」又補一句:「重點是大家對災情的熱度要維持。」

同一雙手,在24小時之內,能鏟土也能接睫毛。

相關文章

讓光復成為動詞5/我沒救人 是龍眼樹救的

讓光復成為動詞2-1/先生罹癌拍下全家福 珍貴回憶被搶救回來

讓光復成為動詞2-5/狗沒了車沒了 百年中藥行也毀了

即時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