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手機LINE群組嗡嗡作響,撤離與淹水訊息不斷。楊富海的母親85歲,獨居,年老的阿美族人沒上過小學,簡訊內容看不懂,也聽不太懂國語。楊富海說:「撤離廣播有2種(語言),一種是國語,一種英文,老人家是原住民 ,誰聽得懂?看得懂?」「那時候下午3點20分,水都來了,我媽媽也不知道,還在睡午覺,我給她打電話,我說:『妳趕快看,有淹水,趕快撤。』她老人家就問什麼水?她看到那個水(淹進來),嚇一跳。」楊富海說。當下,他母親到2樓避難。
楊富海與蔡美枝一家人長年在新北市工業區工作。楊富海是沖床技術員,蔡美枝是塑膠製造技術員。知道災情嚴重後,他們立刻買了雨鞋,扛著行李,買隔天最早的火車票回到光復鄉。
「跑,我們出了光復車站就一直跑。」太太蔡美枝說。24日中午下午2點,出車站,他們踩著水流與淤泥,狂奔回家,就怕大水再次襲來,回不了家。「我們才到家,立刻有一波水淹了過來。」楊富海說。之後,母親在救難人員的協助下送往安置。
蔡邵斖是蔡美枝的弟弟,也在新北市做沖床技術員,與楊蔡夫婦一同返鄉。蔡邵斖的母親86歲,同樣是看不懂、聽不懂國語的老阿美族人。他家在巷子裡。採訪這天,他正站在街口看怪手清路。「這幾天都踩著淤泥到2樓睡覺,睡不好,完全無法清理。」他家淤泥近1公尺深,門口還卡著一輛轎車。「剛到家時,想著:『這要怎麼清呀?』」
採訪隔天中午,我們再次探訪楊富海、蔡美枝夫婦,這天已有大量志工湧入光復鄉,家中深及膝蓋的淤泥,已被6位志工幫忙挖出大半。比起前一天,夫婦雖仍一臉疲累,但心情好上許多。「感謝這些志工,之後能用走的,不用等別人把梯子還回來才能上2樓了。」楊富海說。
至於蔡邵斖,這天早上怪手終於能進入巷內,把擋在家門口的車子拖走了。他說自己付費找工程所來清理,又有幾位朋友來幫忙鏟淤泥,目前他家前方堆出2座1公尺高的大土堆。站在土堆旁,蔡邵斖並沒有太開心。母親雖然借住親戚家中,但是,「她有心臟病,撤離後這幾天都沒吃藥,身體有點狀況,我滿擔心的。」蔡邵斖語氣很是擔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