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報導,里德自幼熱愛運動,曾懷抱國際橄欖球夢想,但在16歲前夕,她因船隻事故失去右腳。雖然曾試圖重返橄欖球場,卻難以回到過去的速度與敏捷。她最終轉戰田徑,憑藉碳纖維義肢勇奪殘奧會獎牌與世界冠軍頭銜,成為世人眼中的勵志典範。退役後,她跨足演藝、模特與廣播領域,展現與運動生涯同樣的堅韌與適應力。
如今,里德再度把焦點放在一個看似細小卻意義深遠的議題:為什麼截肢者只能被迫購買一雙鞋?「專業跑鞋往往高達200英鎊(約新台幣8,193元),而我比賽時只需要一隻鞋,卻必須為兩隻付費。長年下來浪費了大量金錢。更重要的是,這不是單純的價格問題,而是原則問題。許多品牌在櫥窗裡展示裝著義肢的模特,但在真實購物體驗裡,卻未能提供同等的包容。」。
據調查,目前Nike雖已推出單鞋計畫,允許顧客在部分門市以半價購買,但資訊並未公開透明,必須透過客服才能辦理,且未開放線上購買。Adidas則表示部分門市視庫存情況可單買,並正研擬全面政策;Puma與迪卡儂至今則沒有相關措施。相比之下,一些中小企業已先行一步,例如鞋店Schuh允許顧客以半價購買單鞋,連鎖店Office也提供不同尺碼的鞋子組合,而草根組織「Jo’s Odd Shoes」更搭建平台,讓截肢者彼此交換或獲贈單鞋。
然而,這樣的需求不只造福殘疾群體。許多腳型不對稱的消費者同樣長年受困於「買一雙才能穿一隻」的不合理現實。年輕的空中運動員平布萊特(Jack Pimblett)便因馬蹄足導致雙腳大小差異,只能同時購買兒童與成人鞋碼,一次就得花上150英鎊(約新台幣6,164元)。他坦言:「如果能買到真正合腳的鞋,而不用付出雙倍的價格,那才算是真正的公平。」
對於里德來說,這項改革或許需要時間與資源,但值得推動。她強調:「只要肯邁出第一步,方向就會改變。這不僅關乎鞋子,更關乎尊重與包容。」
相關文章
謝幸恩一人分飾兩角事蹟再+1 「爆料害顏清標住院」讓綠營被罵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