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今年8月的米其林頒獎典禮上,「雋GEN by Matt Chen」廚藝總監陳泰榮(早哥)拉著情如師徒的葉志光師傅上台一起領取一星獎牌,相識超過20年的兩位超資深主廚,在台上臉色淡定地和米其林寶寶擊掌,畢竟在他們輝煌燦爛、遊走世界各地的廚藝生涯中,區區米其林一星只是錦上添花罷了。
今年55歲的陳泰榮出生澳門,1988年就來台灣發展,從台北的九記海鮮、寒舍食譜、喜來登辰園、寒舍艾美中餐廳到君品酒店的頤宮,曾連續5年摘下三星榮譽,可說是台灣粵菜的代表人物。
1953年出生的葉志光,15歲入廚行,25歲拜師有「新式粵菜之父」美譽的李強,足跡遍布上海香格里拉、印尼翡翠皇宮、香港香宮、新加坡多家星級餐廳、台北香宮與台中富彩軒,曾多次受邀為普丁、李光耀、李嘉誠、胡錦濤等政商巨擘掌杓。
8年前退休後長住新加坡的葉志光,今年7月受邀到高雄GEN與早哥合作餐會,重現1930至1980年代的經典粵菜,每一道菜都是講究步驟細節的手工菜,忠於原味,又悄悄埋入創新,不僅承載時代記憶,更展現粵菜傳承的新高度,證明寶刀未老,立刻被萬象負責人洪士庭禮聘為行政主廚。
今年再度拿下米其林一星後,兩位主廚不斷推陳出新,再接再厲挑戰經典粵菜,日前便邀請葉志光的主廚弟弟葉志祥,在9月26至28日舉辦難得一見的《三華盛宴:承傳與對話》。今年67歲的葉志祥在香港廚界也赫赫有名,從鏞記、福臨門到九龍香格里拉,執掌香宮、夏宮20多年,率領團隊奪下米其林二星,如今長住香港。
3位資深主廚雖然同樣深耕粵菜,卻因職業生涯所處的地域不同,在台灣、新加坡、香港展現「因地制宜、兼容並蓄」的粵菜特色。葉氏兄弟半世紀以來,各自在香港、新加坡闖蕩,期間僅有3個月並肩掌杓;如今因《三華盛宴》再度聚首,與在台灣生活多年的陳泰榮(早哥)攜手共廚,成就這一場融會三地風土精華的餐會。
主廚們笑說,本以為大家都是熟手,合作起來應該很容易,沒想到彼此的想法還是有出入,溝通切磋許久,才有了融合三人畢生手藝精華與風土特色的這一頓飯,早哥感嘆說:「很多菜,吃一次就少一次。」
由陳泰榮與葉志祥發想的第一道前菜「潮州凍魚」和「陳醋花膠凍」,前者靈感來自台灣小吃鯊魚煙,以攝氏60度低溫烹調的午仔魚,成功鎖住油脂甜香,點綴改良自鳳梨豆豉醬的普寧豆醬,多了味覺層次;後者則是把乾貨花膠的魚肚膠質完全提煉出來,堆疊上葉志祥師傅的陳醋凍,做法繁複卻十足的清雅開胃。
出自葉志光手筆的「酥皮鮑魚盞」則反映了他在新加坡生活的味覺記憶,手工捏製的酥皮盞,口感比一般塔皮略甜,填入以南洋甜醬油調味的雞肉與冬菇餡,上湯慢火燉煮的小鮑魚覆蓋其上,帶來的是粵菜下南洋後吸收的濃墨重彩,一吃就知道不同。
同樣重口的還有「紅燒絲香排翅」,使用的是台灣少數合法販賣、以水鯊製作的魚翅,但眾人注目的焦點不在翅,而在於「絲」,本身無味的排翅在老母雞、火腿高湯中煨製,羹湯中點綴了許多以雲林亞麻籽豬里肌肉的細絲,主廚說,早年雞比豬貴,辦桌菜羹湯中用的肉絲都是師傅手工切製,他們也還原古法處理,讓豬肉絲吃來不柴不澀,甚至可稱得上柔滑細嫩,的確很有意思。
曾帶領夏宮拿下米其林二星的葉志祥主廚,則貢獻了拿星的看家菜「三蔥海大蝦」,取宜蘭三星蔥的辛香、紫洋蔥的清香與白洋蔥的甜香,讓海蝦與蔥香交融,豉油皇醬汁和紅蔥頭酥營造最後的層次,入口就是濃郁醬香,難怪能成為主廚的招牌菜。
既然是一套新台幣8,880元的頂級餐宴,自然少不了頂級食材,葉志光師傅巧心設計獨屬於粵菜的海陸大餐,先是用古法燜煮鵝肉,再加入頂級中東乾鮑、台南關廟產綠竹筍、荸薺,放入以香港芝麻醬、台灣花生醬、新加坡磨豉醬調成的醬汁,慢火細炆,最後妝點東南亞常用的檸檬葉細絲,讓整體味覺畫龍點睛般多了醬香之外的清爽氣息。
即使是看似簡單樸素的荷葉飯,葉志光也不厭其煩地以粵式鮑汁燜燉海參、雞肉與干貝乾,再下泰國香米和配料炒勻,最厲害的是他用的荷葉香氣十足,把原本膩口的香米飯襯托得清新起來,越吃越有味道。
陳泰榮則把野生犬牙南極鱈魚烘烤到表層金紅酥脆,油脂豐富的鱈魚吱吱冒出油香,這時加入主廚以澎湖高麗菜酸煉製的酸湯,油潤酸香再加上最後點上的爆炒青花椒,讓我簡直看到了粵菜版的酸湯魚,口齒留香,一吃難忘。
整個餐會上,很多道菜都以桌邊服務方式上菜,把最後一道烹調程序留到客人面前處理,簡直就是刻意挑釁大家的定力,尤其是葉志祥主廚的「鮮蟹肉乾逼粉絲」,烹調時香氣四溢,被譽為粵菜版的螞蟻上樹,但完全是另外一個層次。
現場只見陳泰榮與兩位葉師傅帶著年輕主廚操作,以粵菜傳統的「乾逼」手法處理食材,台灣當季蟹肉蟹膏先在大砂鍋中炒出海味,再加入新竹手工晾曬的冬粉,小火收汁,輔以蝦籽鮮味,外表樸素的冬粉吸足了海味鮮甜,入口卻乾爽無油,餘韻無窮,是看起來簡單卻最不易處理的一道菜。
整整9道菜,無一不是精雕細琢的嶺南古老風味,內裡卻暗藏新加坡、台灣、香港的食材與調味特點,讓人吃了有周遊列國的感覺,最後的「花旗參紅棗燉官燕」則是極漂亮的收尾,滿滿一大匙選用金絲燕盞的燕窩,自己動手,豪邁地倒進隔水燉煮的參味甜湯中,滋補不在話下,也讓我感受到3位主廚獻給賓客的心意。
餐會之前幾日,恰好遺憾聽聞另一位香港名廚謝文過世的消息,與他是老友的葉志光,感慨之餘,也更希望講究刀工、火候與層次風味的古老粵菜技藝,能透過各種不同的形式,在新的世代繼續傳承下去。
透過這次《三華盛宴》,不但重現傳統粵菜的迷人芳華,還希望能將粵菜文化留在雋GEN這座承載時光任務的大宅,把經典老味道,一道一道,仔細地紀錄下來。當食客們理解了這些手工菜的繁複程序與背後意義,或許更能感受傳承的難能可貴。
相關文章
試吃筆記/酸菜魚變涼麵也好吃!「湯湯酸菜魚製所」靠自熬魚湯、精緻小菜抓牢熟客 創意新菜刷新味蕾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