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多年前,詹于慧還是藥學系的研究助理,一次到西班牙參加應用微生物研討會,原本發表的是「生蠔引起腹瀉」的研究,卻意外看見其他參展攤位在討論如何讓食物更美味,這是她第一次品嘗到生火腿與新鮮乳酪,也讓詹于慧突然意識到,微生物不只能用來醫療,也能帶來風味與愉悅。
回台後,詹于慧看到釀酒廠的徵人啟事,心想「釀酒就是養菌,這我會啊!」於是投身金色三麥,成為她人生第二份工作,也是一待就再也沒離開的地方。在德國進修期間,她報名Brew Master Course的課程,不只學釀酒,還學習「挖井找水」,讓她徹底理解啤酒背後的產業鏈,以及啤酒好喝的靈魂最後還是得回歸「基本功」。
「就像大腸包小腸,核心食材品質要好,不是靠多加花樣。」因此詹于慧堅持,先把最常見的拉格做好,再去談風味延伸。也因這份紮實,回台後她才能更精準地定義台灣精釀啤酒的特色,推出深受市場好評的包種茶啤酒。
工作以外的時間,詹于慧最喜歡逛市場,觀察當地食材與文化;也喜歡蒐集刀具、老物件,甚至夢想有天當個賣酒的小吃攤老闆。這些生活興趣,最終都回到一件事:把生活感轉化成一杯能讓人開心、放鬆、分享的酒。
在男性主導的產業裡,女性身分讓她經歷不少偏見,但詹于慧不希望被貼上標籤:「不要叫我女釀酒師,就叫我釀酒師。」她笑說:「喝酒會讓人快樂,哪怕只是一點點。」於是,在金色三麥龐大的產線裡,每罐啤酒背後,都有她的一點點頑強與柔軟。
★《鏡週刊》關心您:未滿18歲禁止飲酒,飲酒過量害人害己,酒後不開車,安全有保障。
相關文章
從兼職打工到世界冠軍之路 台中Vender Bar主理人Summer用調酒闖出國際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