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受到颱風外圍環流影響,次日晚間不時飄雨,現場觀眾仍穿上主辦單位提供的雨衣坐滿廣場,絲毫不減熱情。當「燈燈國王」緩緩繞場,一群小朋友興奮跟隨在後,現場洋溢歡笑聲,彷彿走進童話國度。許多家長更帶著孩子參與「餵燈燈國王」的橋段,全場在驚呼與歡笑中共同完成一場盛大的親子嘉年華。
演出不僅有巨型偶獸壓軸,還有15隻融入客家圖騰設計的「瓜族」、「燈族」萌偶陪伴觀眾。每場戲落幕後,大小朋友爭相與角色合影留念,社群平台更湧現大量「打卡照」,《燈怪》成為高雄週末最吸睛的文化活動。舞台結合3D動畫與原創客語歌曲〈瓜瓜歌〉,觀眾跟唱聲此起彼落,瞬間化作「客語大合唱」,讓傳統語言透過娛樂形式自然融入家庭生活。
《燈怪》以童趣的方式呈現客家文化的勇敢與守護精神,也在高雄場留下滿滿感動。觀眾中不乏曾經從小追隨紙風車的年輕父母,如今帶著下一代一同觀賞,分享這份跨世代的回憶。有觀眾在演後留言感謝:「因為這齣戲,讓我和孩子重新認識客家語言與文化。」三天的演出不僅凝聚城市能量,更讓高雄成為歡笑與感動的燈海王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