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E Pay與一卡通於2018年攜手合作,兩者特質互補達到雙贏。圖為合作正式上線記者會。
鏡週刊 2025.09.09 05:40 臺北時間

一卡通迎戰勁敵1/合作夥伴變頭號勁敵 一卡通花三年時間備戰

記者|鏡週刊

根據金管會資料,截至今年上半年,共有9家專營電子支付機構及20家兼營電子支付機構(含銀行及中華郵政股份有限公司)。電子支付帳戶總使用者人數約3313萬人,其中從高雄捷運起家的一卡通(iPASS MONEY)市占第一,於7月初人數破7百萬戶,而緊追在後的街口電子支付不遑多讓,於8月底也宣布用戶數超過700萬。加上全聯、統一等通路大咖加入,顯見電子支付市場競爭白熱化。

網路通訊軟體巨擘LINE加持的第三方支付龍頭連加電子支付(LINE Pay Money)原本與一卡通有盟友之交,在今年取得執照後,將於明年1月1日正式與一卡通分道揚鑣,也宣布明年初加入戰局,更掀起一股滔天巨浪。日前,本刊專訪一卡通總經理鄭鎧尹暢談應對之道,面對隊友變敵手,他強調,一卡通已準備三年之久,無懼任何大咖加入競爭。

9月2日,雙北市政府公車業者宣布在今年底全面接受電子支付(簡稱電支),參與業者涵蓋悠遊卡公司、一卡通、愛金卡(icash Pay)、全支付、街口支付及LINE Pay等電子票證與支付業者。

另一方面,從大潤發改名的大全聯,則宣布停止支援LINE Pay、街口支付、支付寶、微信等電支工具,僅受理全聯自家電支工具PX Pay(全支付),如果沒有全支付,消費者結帳時就只能掏現金、悠遊卡或信用卡付款,排除其他電支的做法,讓市場競爭再趨白熱化。

更讓外界注意的是,有著網路通訊軟體巨擘LINE當靠山的連加電子支付(LINE Pay Money),日前與電子支付龍頭—高雄的一卡通(iPASS MONEY)分道揚鑣,並宣布明年(2026年)1月1日參戰電支戰場,投下市場震撼彈。「穩居第三方支付龍頭的LINE Pay,在台用戶數超過1,300萬,一旦加入,絕對會改變市場生態,尤其是暫居電支龍頭的一卡通。」一位相關業者觀察。

高雄經發局長廖泰翔(中)代理一卡通公司董事長,原為新創公司iKala創辦人暨營運長的鄭鎧尹擔任總經理。一卡通跨海與日本合作,推出4款「大阪關西世博」系列,記者會上世博官方吉祥物「MYAKU-MYAKU」也出席。

面對「昔日隊友變對手」的現實,坐在位於高雄捷運站大樓辦公室接受本刊專訪的一卡通總經理鄭鎧尹毫不避諱,直接告訴本刊:「早在3年前(2022年)接任時,我就知道雙方要『分手』,過去雙方互補,LINE Pay負責社群與信用卡,我們處理金融服務和消費場域開拓,靠著相互尊重取得雙贏。」

與強大的隊友分道揚鑣,各界好奇一卡通究竟要如何因應?「剛開始脫勾,用戶難免會不適應,我們從7月2日起先發簡訊通知用戶,而且在一卡通App介面上也留有LINE好友轉帳Logo,讓用戶一鍵轉移。」鄭鎧尹一邊拿著手機、打開自家App操作轉移介面,一邊展示,「目前約有100多萬用戶已轉移,我認為最大轉移量會發生在12月底。」

但LINE Pay挾著1,300萬第三方支付用戶的實力來勢洶洶,是否會重擊一卡通?「電支和第三方支付不同,光是開戶身分驗證就是一道關卡,要構建300萬規模經濟的『護城河』,大概需花一年半時間、付出至少10億元行銷費用的代價;要上攻『使用便利性深水區』的700萬大關,更是難上加難。」一位電支業者點出關鍵。

為加速用戶無痛轉移,一卡通特別利用智能客服讓用戶瞭解,也主動製作短影音和圖卡吸引年輕人。「該花的錢一點都不能省,從後台系統建置到簡訊傳送,所有細節都要做好,要讓用戶有更好的體驗。」有台大資訊博士背景的鄭鎧尹說。

「我們花了3年時間準備,把後端的數據平台準備好,才能派發給用戶,做好精準行銷,同時前台也要做出更具附加價值的服務。」鄭鎧尹不諱言:「過去一卡通專注在空中(交通運輸),欠缺地推(加值服務)。」

怎麼推進?「一卡通雖有官股色彩,卻因加入民間股東,所以彈性大,創新DNA也很強。」鄭鎧尹一句話點出,一卡通能突圍、並保持領先的關鍵。像高雄捷運就是一卡通的股東,而且用戶只要拿出一卡通票證,現在從北到南所有大眾運輸系統皆能一「嗶」就上車。

相關文章

一卡通迎戰勁敵3/超驚人!一卡通用戶多悠遊卡近1倍 致勝關鍵原因曝光

一卡通迎戰勁敵/分手7年老隊友LINE Pay 專訪一卡通總座:靠情蒐數據續坐電支龍頭

一卡通迎戰勁敵2/通勤走路都能賺點數 一卡通橫掃消費、企業及政府端市場

即時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