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癌就有漸漸年輕化趨勢,肝膽腸胃科醫師張振榕提醒年輕人也要多注意身體。(示意圖,取自pexels)
鏡週刊 2025.08.25 12:20 臺北時間

20多歲同事確診大腸癌4期 30歲年輕人檢查揪「1公分」直接切除了

記者|鏡週刊

癌症持續蟬聯國人前死大死因之首,像是大腸癌就有漸漸年輕化趨勢,實際影響到國人的健康。肝膽腸胃科醫師張振榕昨(24)日po文,提到有位30歲年輕病患因得知年紀更輕的同事罹患大腸癌第4期,加上排便習慣改變,安排大腸鏡檢查,結果發現大腸裡有顆接近1公分的息肉,張醫師坦言,「這種大小若再延遲幾年,癌變的機率將大幅增加。」

醫師張振榕昨天在臉書粉專「張振榕醫師的健康相談室」po文,提到大腸息肉在台灣有明顯年輕化的趨勢,年輕人也不能掉以輕心,門診就遇到一位30歲的年輕患者,讓他非常驚訝。沒有抽菸、不喝酒,也不愛吃高熱量或油炸食物,生活作息算是規律。只是因為患者的年紀更輕的同事近期被診斷大腸癌第4期,加上最近出現排便習慣改變,所以決定做大腸鏡檢查。

沒想到檢查後,發現這位30歲年輕人大腸裡長了一顆接近1公分的息肉!張振榕坦言,「這種大小若再延遲幾年,癌變的機率將大幅增加。」幸好這次及早發現並切除,避免了未來可能的癌症風險。

張振榕還列出4點提醒大家注意,首先,排便習慣改變一定要重視,不論年齡,若出現排便頻率改變、糞便變細、便血、腹痛等情況,都應盡早檢查;糞便潛血是第一線篩檢,但不是百分之百準確,因此若有症狀或高風險因素,不能只依賴潛血檢查;大腸鏡是最直接且精確的預防方式,不僅能完整觀察腸道,還能同時切除息肉,避免日後癌變;生活健康不等於零風險,即使沒有抽菸、喝酒、吃高油高糖,也可能因家族史、基因或其他環境因素而罹患息肉或大腸癌。

最後,張振榕再度強調,大腸息肉、大腸癌已不再是「老年人的專利」。年輕族群如果有相關症狀出現,或者有家族病史,提醒民眾都務必提早篩檢。「提早發現、及早治療,是守護腸道健康的關鍵。」

★《鏡週刊》關心您:未滿18歲禁止飲酒,飲酒過量害人害己,酒後不開車,安全有保障。

★《鏡週刊》關心您:抽菸有害身心健康。

相關文章

睽違29年!台灣隊完封美國隊 奪威廉波特少棒總冠軍

28歲男檢查確診大腸癌沉默了 醫師:早期幾乎沒有明顯症狀

Joeman親曝甩肉31kg原因 醫師示警快變「不可逆糖尿病」

即時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