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外交家(thediplomat)》報導,自2023年宏都拉斯在現任政府領導下與中國建交、與台灣斷交後,台灣在拉丁美洲的邦交國數量銳減,僅剩12國。然而,面對中國未兌現對宏都拉斯的多項經濟承諾,以及當地市場被大量中國廉價商品衝擊,宏都拉斯社會和政界開始重新評估與北京的關係。
多位總統候選人在競選期間公開表示,若當選將推動恢復與台灣的外交關係。中間派自由黨候選人納斯拉亞(Salvador Nasralla)強調,台灣是宏都拉斯重要且可靠的夥伴,批評中國在宏國的商業模式存在剝削與殖民色彩。執政黨的主要對手、國家黨候選人阿斯夫拉(Nasry Afura)亦直言,宏都拉斯與台灣的合作遠勝於與中國,承諾未來將積極促成雙邊關係的恢復。
過去,台灣在宏都拉斯提供疫苗援助、貿易市場及發展協助,雙方關係密切。宏都拉斯蝦業長期依賴台灣市場,但自與中國建交後,蝦出口量大幅下滑,相關產業與就業深受影響。這也成為多數候選人支持恢復與台灣邦交的重要原因之一。
先前美國政府對此也持積極態度,支持台灣在拉美地區的外交立場,並持續與宏都拉斯政治人物保持溝通,以促進該國重新考量外交政策。美國國會通過《台灣邦交國保護與增進倡議法案》,強化對台灣的支持,彰顯美國對此事的高度關注。
若宏都拉斯新政府如候選人所言,重新與台灣建交,將是台灣近20年來首次新增邦交國,意義非凡。這不僅將為台灣在國際舞台上帶來重要突破,也將對兩岸關係及宏都拉斯的國際外交格局產生深遠影響。
全球目光將在11月選舉後,緊盯宏都拉斯政壇動態,期待這一外交局勢能迎來重大轉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