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執行工兵機具操作前檢查的五二工兵群中士黃子豪
鏡軍事2025.11.27 07:00 臺北時間

「軍傳媒」從設計科到工兵中士:黃子豪用六年軍旅走出自己的路

陸軍第十軍團五二工兵群工兵支援營裝備連的中士黃子豪,是家中四口的次子,與爸爸、媽媽和姊姊一同成長。他踏入軍旅的旅程,起初並不是出於兒時夢想,而是一段探索後的選擇。

從設計課堂到軍旅人生,追求自我的選擇

「最早其實沒有那麼想從軍,」黃子豪坦言。他當時就讀高職設計科,準備畢業考時卻發現,自己對繪畫並沒有太多熱情。「剛好那時候學校有軍校招募的資訊,我就選擇嘗試看看。」

面對兒子的選擇,父母並未加以干預給予足夠的空間。「他們沒有阻止我或是特別給什麼建議,就說自己想好就好,不要後悔就行了。」

親歷災後現場,中士黃子豪的救災經驗

在軍旅生涯中,除了日常的訓練與部隊管理,面對突如其來的天然災害時,國軍的工兵部隊更是第一時間奔赴現場的關鍵力量。黃子豪回憶起他參與的一次前往南投的災後復原行動。當時南投受到強烈風災衝擊,土石流重創當地,一個加油站甚至被整個掩埋。

「那時候看到整個加油站被土石流淹沒,蠻震驚的,」他說道。他與部隊成員一同前往支援清運任務,現場除了軍方機具外,也有不少民間的大車、挖土機加入救援。「那些民間駕駛技術真的很好,動作又快,但整個環境仍然很危險,因為土壤都還是濕的,感覺隨時都會塌。」

救災任務大約有一週的時間,參與救災官兵都睡在學校教室裡的地板,每天都得完成一定進度,清掉被沖出來的家具、樹木等等。由於現場作業區域廣大,黃子豪與同仁們主要負責機械與車輛調度與監督,因此對整體進度的掌握有限。「我們都在跑機具、跑車輛,沒辦法一直待在某一個地方,所以只能知道我們自己那部分做了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