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軍事2025.11.06 07:00 臺北時間

「軍傳媒」制裁下的俄羅斯經濟困局與烏克蘭重生的代價

自 2022 年 2 月俄羅斯軍隊進入烏克蘭以來,西方國家對俄羅斯實施了廣泛的經濟制裁,而俄羅斯亦為戰爭付出了顯著的經濟代價。由於西方制裁針對俄羅斯石油、天然氣及煤炭產品實施限價或禁運,導致俄羅斯油氣出口利潤受到壓抑對俄油價設定折扣,預估俄羅斯每日損失可達億美元級別。另一方面,俄羅斯煉油能力亦因烏克蘭方面的襲擊而受干擾,從2025年初開始,烏克蘭改變戰略,開始對俄羅斯六油廠襲擊,據報俄國煉油能力下降至少約40 %。

而由於高科技零件進口受阻,俄羅斯進口自歐盟、美國、中國的高科技產品大幅減少,民用經濟擴張動力減弱,勞動力市場出現結構性問題,例如工廠勞動力短缺、民用生產疲弱。雖然俄羅斯經濟在數據上出現反彈,但增長幅度極小,2022–2024 年間俄羅斯 GDP 增長達 5.6 %,但 2025 年僅預期 0.6 %–0.9 %,通貨膨脹、利率高企、外資流入受阻、企業投資疲軟都是目前的危機。整體而言,雖然俄羅斯憑藉其能源資源、東方市場(如印度、中國)拓展出口,以及國內替代機制維持了經濟運作,但戰爭與制裁對其經濟造成的影響正在發生,俄羅斯經濟正在轉向低增長甚至停滯的軌道,其可持續性與潛在成長空間都明顯受限。

芬蘭銀行新興經濟體研究所(BOFIT)對俄羅斯經濟進行了30年的追蹤研究,其數據也並未顯示俄羅斯經濟正在崩潰,俄羅斯的戰爭經濟正在蠶食民用經濟的生產力、投資、成長以及社會服務和福利,但經濟衰退的核武國家與經濟繁榮的核武國家一樣,都可能對世界事務造成更大的威脅。柴契爾在2000年9月談到庫爾斯克號核潛艇災難時所說,俄羅斯人民「和我們不一樣。他們仍然不像我們一樣珍惜人的生命。」俄羅斯民眾忍受政府施加的苦難,是其他任何國家的民眾無法比擬的。

全文連結請按此參閱「軍傳媒」制裁下的俄羅斯經濟困局與烏克蘭重生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