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越來越多堰塞湖紅色警訊,當極端氣候成為日常,防災不該只在應變,"如何與土地共存",成了每一場災後最深的提問。
記者|簡如屏
攝影|李昆達
花蓮馬太鞍堰塞湖災難事發至今一個月,雖然從紅色警戒變成”常態警戒”,堰塞湖水位回到安全標準,政府加強河道堤防,不過專家發現,上游壩體地質仍不穩定,現場壩體還留有八成土方,一旦再遇極端降雨,恐怕仍有風險,「這裡還能住人嗎?」就成了災民心中共同的疑問。安置、中繼、在哪重建?研擬遷村嗎?在原處又該如何"減災"?成了下一道難題。
當越來越多堰塞湖紅色警訊,當極端氣候成為日常,防災不該只在應變,"如何與土地共存",成了每一場災後最深的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