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溪水從橋面傾瀉而下,就像瀑布一般,原本是人車要走的橋,卻滿滿都是水。太魯閣立霧溪17日因為坍方出現堰塞湖,工作人員冒險挺進,要勘查最新狀況,不過隧道內岌岌可危,因為溪水不斷往隧道灌。中央前進協調所總協調官季連成:「它是從台八線溢流下來之後,再轉個彎又回到河道去,我們現在要去思考把這個壩體用工程的方式把它挖,然後讓正常的水從河道流出去,因為現在都已經採取疏散撤離,所以下流地區的的民眾已經疏散了,沒有任何危險。」
位於花蓮的立霧溪原本有一個90度左右的夾角,17號發生邊坡坍塌,阻斷河道,形成立霧溪堰塞湖,水位上漲後,從台8線靳珩隧道溢流而出,如今正在評估壩體降挖減災工程,要讓湖水流回原本河道。能夠開挖關鍵就是,對比光復鄉馬太鞍溪堰塞湖位處深山,徒步需要5天才能到達立霧溪的堰塞湖,交通方便、人車可到,蓄水量也只有馬太鞍溪堰塞湖的百分之二。
地震又坍方,屋漏偏逢連夜雨,18日早上六分鐘內連續兩起地震,也讓燕子口一帶坍方更為嚴重。大型機具新台8線移動到舊路上,試圖接近堰塞處,但坍方範圍比想像中更嚴重。林保署:「我們有一個新的路的地方可以做一條便道,到達那個舊的救的路上會到達他的壩頂,那我們希望在安全的狀況下,能夠把壩頂能夠降挖,讓他產生溢流口。」林保署估計工程時間可能還要進行一到兩週,但如果下雨就無法作業,好在下游居民已經及時撤離,但在堰塞湖危機還沒解除前都不能掉以輕心。
鏡新聞已上架86台,若無法收看,請洽詢當地系統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