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電視以「文藝賦格」《尋寶的人》榮獲首屆「人權電影獎」「社會組」優選大獎
生活 2025.10.13 14:41 臺北時間

鏡電視《尋寶的人》榮獲首屆「人權電影獎」優選大獎

記者|林妏緹

2025臺灣國際人權電影節昨(12)日揭曉得獎名單並頒發「人權電影獎」,鏡電視以「文藝賦格」《尋寶的人》榮獲「社會組」優選大獎。蔣煥民、孫曉彤兩位導演代表鏡電視出席領獎,孫曉彤致詞時說到《尋寶的人》有意義的地方在於,這是一個藝術家研究藝術家的故事,透過創作者的角度,把故事表現出來,她也感謝梅丁衍老師與黃榮燦先生的努力,讓大眾知道藝術與創作其實可以做為發表自我與態度的重要途徑。

文化部政務次長王時思、國家人權博物館館長洪世芳、「人權電影獎」決選評審影評人翁煌德、策展人葉天倫等蒞臨現場,與觀眾共同見證人權影像的精采時刻。文化部政務次長王時思表示,今年參賽作品內容相當豐富,涵蓋白色恐怖、勞動處境、司法正義、信仰自由與移民等多元議題,充分展現影像作為社會記憶與人權對話載體的重要性,也證明唯有在臺灣這塊自由的土地上才得以被述說出來。

前台大教授與白色恐怖受難前輩張則周(左)將社會組優選頒給《尋寶的人》導演蔣煥民(右)、孫曉彤。

國家人權博物館為提升臺灣國際人權電影展的知名度及能見度,今年將影展轉型為電影節,並首度舉辦「人權電影獎」,鼓勵民眾透過影像作品,探討人權議題。「人權電影獎」鼓勵年青世代以影像創作關注及探討表人權議題,並吸引更多觀眾透過影像學習、理解及反思人權的核心價值。獎項區分為「青年組」(18到未滿36歲)與「社會組」(36歲以上)兩大競賽單元,每組設置首獎、優選與佳作。首次辦理即吸引102件作品參賽。經過初審及決選程序,評審團從各組10件入圍作品中選出獲獎作品。

文化部政務次長王時思(右六)與國家人權博物館館長洪世芳、決選評審影評人翁煌德等合影留念。

《尋寶的人》由蔣煥民、孫曉彤所共同製作,內容描寫創作資歷超過半世紀,2024年獲得國家文藝獎的梅丁衍,除了個人藝術創作更默默研究白恐時期木刻版畫家黃榮燦的受難真相,重新賦予了這位被時代遺忘的前輩藝術家應有之歷史定位,也在過程中獲得了自我認同與藝術內容的啟發。孫曉彤代表領獎時表示,《尋寶的人》記錄的是梅丁衍的創作軌跡,也是一場關於找尋歷史、身分認同、國家命運和個人際遇的旅程,並示範藝術創作可以做為一個人發聲與表態的途徑。評審認為,影片不僅幫助被遺忘的前輩藝術家恢復應有地位,也彰顯創作者對人權關懷的深刻探索。

《梅丁衍-尋寶的人》(上) 梅丁衍以藝術尋找身分認同 反映臺灣近代政治文化歷史經濟的各種演變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SFN0NAhsUA

《梅丁衍-尋寶的人》(下) 梅氏幽默批判社會現實 研究左翼木刻版畫家黃榮燦 出土臺灣美術史被遺忘的藝術家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HTxPgYe4Gw

(本文為涉己新聞)

即時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