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2025.09.28 13:58 臺北時間

馬太鞍V字缺口續下切 恐再成堰塞湖1/馬太鞍溪恐成第二堰塞湖 河床比堤防高「下雨會再淹」

記者|鏡新聞 綜合報導

馬太鞍堰塞湖雖然蓄水量持續下降,但河道的V字形缺口下切深度也還再加深,現在就怕周圍土石一坍方,可能又形成第二個堰塞湖,加上馬太鞍溪下游嚴重淤積,河床高度已經比堤防還要高,水利專家李鴻源更示警,整個災區在未來10至20年內都是嚴重的淹水潛勢區。

保安寺前不是泥流滾滾,龐大水流又急又快,災後第五天,居民直擊溢流斷不了,光復鄉大片民宅泡在淤泥中,但更可怕的是,下游沖刷土石堆積,導致河床高度已經超過原本路面,只要雨一來一定淹。

水利專家李鴻源:「現在河床已經淤起來,事實上堤防高度可能已經不夠,光下來的洪水可能堤防就溢流了。堤防就會變得非常脆弱。可能在這10-20年之內。淹水的淺勢都會很高」。

災後五天過去,佛祖街的水還在繼續流,也讓外界擔心,整個馬太鞍溪河道已經明顯改變,從空拍畫面也能發現,河道V字形缺口深度越來越深,目前剩餘水量約700萬噸,是原本蓄水量的7.7%,水位、湖面面積沒有明顯變化,但壩體持續下切加上周邊地質鬆軟,一旦再崩塌可能形成新的堵水點,變成第二堰塞湖。

水利署發言人陳建成:「我們是就現地的土石,用現地的材料,直接先用土石把它堆一個防線起來,讓水不會流到佛祖街進去,會堆一個兩米高,會以消波塊,還有消坡泥土塊,還有太空包,還有現地土石料」。

水利署分階段施工,首要目標兩週內先完成第一道土堤防線,年底前加強加固,力拼明年4月底完成堤防修復,至於河道清疏,年底前能清除100萬立方公尺,趕在明年汛期前累積清淤300萬立方公尺,希望降低未來洪水發生風險。

鏡新聞已上架86台,若無法收看,請洽詢當地系統台。

即時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