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2025.09.25 18:30 臺北時間

洪災究責政治攻防 災戶擬提國賠3/獨家/堰塞湖溢流後第一景象曝光 國外實測僅3分鐘恐潰壩

記者|鏡新聞 綜合報導

堰塞湖溢流的破壞力有多強?國外曾有人實測,用砂石打造壩體,只挖出小小一個溢流點,但不到三分鐘時間,沖刷面積越來越大,最後徹底潰壩,這也是為什麼馬太鞍堰塞湖無法選擇炸山引流的原因,可能讓下游災情更嚴重!鏡新聞今天也獨家取得瑞竣科技拍攝的雷達影像,溢流後隔天能看出河水大量往下游沖刷,造成河堤潰堤,泥水灌入住宅區,而今(25日)堰塞湖最新空拍畫面也曝光,林保署統計,目前蓄水量只剩15%,暫時不會有致災洪水再發生。

空勤直升機一路飛上山頂上空拍攝最新堰塞湖景象,原本因為地震坍塌形成的堰塞湖壩體明顯缺了一大角,呈現V字形向下缺口,這裡就是溢流點,隨著溢流水量擴大,逐漸潰壩。

林保署25號最新統計,壩頂下切從80公尺更新到105公尺,但好消息是蓄水量只剩15%,約1300萬噸,暫時不會有致災洪水,林保署更評估,打算在非汛期開便道,將土石用卡車輸送下山,或建梳子壩,但兩種可行性還需謹慎評估。

台大土木系教授陳文山:「白色的部分都是水,所以你可以看到,這邊水,河道在這邊,這邊有一大片水,這邊其實已經潰堤了」。鏡新聞獨家取得瑞竣科技拍攝的雷達影像,對比下方8月中畫面,溢流後隔天、9/24明顯看到下游潰堤,大量泥水往民宅灌,白茫茫的這一片就是重災區。

陳文山:「這個大概是攻擊波,一般潰堤的地方都是攻擊波,整個(水流)下來的,它流速可以超過100公里以上,所以它的能量是非常強,所以一般來講我們河堤擋不住」。

洪水往下游沖,儘管有堤防支撐,但強力水流仍形成攻擊波,堤防兩處嚴重潰堤釀成災害,堰塞湖潰壩破壞力有多驚人,國外曾模擬實測用土石打造壩體,挖出小小一個破口當溢流點,只見水流沖刷下破口越來越大,短短3分鐘周圍土石開始崩塌,最後壩體抵擋不住水勢,整片崩壞,這也是為何無法選擇炸山引流的關鍵,龐大水量一次傾瀉而出,下游恐怕毫無生還機會。

鏡新聞已上架86台,若無法收看,請洽詢當地系統台。

即時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