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空拍畫面,花蓮光復鄉馬太鞍溪上游出現堰塞湖,從3D立體圖可見堰塞湖形成前地貌,蓊鬱山頭,沒有任何水源,但403強震加上7月薇帕颱風帶來豪雨,形成堰塞湖,離下游聚落區約11公里。內政部前部長李鴻源:「它到了滿水位有9,000萬噸的水,平常颱風前大概6,000萬噸,那6,000萬噸跟9,000萬噸是一個什麼概念呢?就是兩座到三座牡丹水庫的這樣一個水量。」水利專家、前內政部長李鴻源就解釋,馬太鞍堰塞湖蓄水量高達9,100萬噸,等於一座南化水庫,也是石門水庫的一半,再加上四分之三日月潭的水量。
7月到9月降雨頻繁,已經逼近霸體承載上限。林保署花蓮分署長黃群策:「如果你是極端降雨的時候,讓它堤內它的水位馬上快速增高,外面又遭受暴雨的侵襲,它有可能70%會潰堤。」
9月23日樺加沙帶來豪雨,在下午2點50分霸體潰決,水跟土石下瀉,3點27分橋梁斷裂,到了3點50分,洪水湧入光復市區。
內政部前部長李鴻源:「唯一能做的就是引流,後續就是要把這些堆在河裡面的泥沙,這些量體慢慢要讓它疏濬,這個東西,未來下流河川淤積問題會非常嚴重。」921地震後,雲林古坑也因為走山,出現草嶺堰塞湖,當時派出數百台怪手在河床上把大石塊 貼合排列,做出一條引水道,而馬太鞍堰塞湖引流也是當前唯一解方。
鏡新聞已上架86台,若無法收看,請洽詢當地系統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