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烏克蘭開學日,國立基輔影劇學院大一新鮮人,就這樣沿著馬路往校園唱歌,吸引整條街路人目光。烏克蘭歌曲《Cheremshina》。這首烏克蘭經典老情歌,故事男女主角迎來快樂結局,燦爛如他們青春。戰火下的開學日,學習不能被影響,但生活裡一些事情,已經悄悄發生改變。
基輔影劇學院學生 Veronika:「我們都會說俄羅斯文,但我們現在只說烏克蘭文了,因為這件事非常重要。」
大致來說,烏克蘭西部民眾主要講烏克蘭文,東部與南部靠近俄羅斯,普遍說俄文,也有不少人烏俄混用。但普丁入侵後,去俄化行動從上到下逐步推展。基輔大學生 Daria:「俄國入侵後,我停止在社群媒體上使用俄文。以前我用俄語是因為覺得比較酷,或比較潮,但開戰後,我就停止了。」
即便烏克蘭已經獨立超過30年,生活中仍處處有蘇聯遺緒。一名大二學生說,戰前他在中部老家留偏長捲髮,卻被批「不夠陽剛」,不符合蘇聯時代對男人的樣貌期待。但戰後,烏克蘭人身份認同越發強烈,外表打扮也更自由,要短要長,隨心所欲。
宗教也是去俄化的一大戰場之一。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2024年簽署法案,禁止國內舉辦所有與俄羅斯、以及俄羅斯東正教有關的宗教活動。不讓侵略者文化在生活裡滋長。2022年普丁開戰的那一槍,讓烏克蘭人驚覺:宗教、語言、服裝,都是最獨特的自己。傳統服裝 Vyshyvanka、澤倫斯基愛穿的軍綠T恤,如今成為烏克蘭人的共同象徵。
基輔商店店員:「俄羅斯入侵的第一天,這件衣服就變得非常受歡迎,因為澤倫斯基就是穿著它。」烏克蘭的國花是向日葵,歷經一次又一次侵略,烏克蘭人的身份認同,像向日葵一樣,始終向著陽光,更加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