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目前專注美中經貿談判與促成烏俄停戰。(資料照,路透社)
政治 2025.08.12 13:43 臺北時間

共和黨疏遠台灣?美媒揭2大原因挺台聲量減 一切取決辣個男人

記者|郭妤

美國雜誌《外交家》(The Diplomat)指出,共和黨近期在台灣議題上態度轉趨低調,川普政府傳因中國抗議取消讓總統賴清德過境紐約,與過往積極打出台灣牌形成鮮明對比。分析認為有兩大主要原因,包括美國總統川普避免刺激中國,以及共和黨內新右派(New Right)崛起,讓共和黨對台灣的態度產生變化。

報導指出,台灣議題長期被美國共和黨、民主黨視為可用於國內政治加分,尤其共和黨過去多以更強硬的對中立場,展現比對手更強烈的挺台立場;然而,共和黨近期對台灣議題轉趨沉默,主要與川普外交與經濟策略有關。

川普上任以來推動高關稅政策,導致國際貿易緊張,與中國的貿易局勢最為重要,因為中國是美國重要出口市場,美中兩國經濟高度互賴,2018年美中貿易戰對共和黨票倉地區傷害尤甚,特別是依賴農業與製造業的州衝擊更重。為了避免損害支持選區的經濟,共和黨選擇在台灣問題上保持低調,連知名的挺台眾議院「對中戰略特別委員會」主席穆勒納爾(John Moolenaar),也未對賴清德過境事件表態。

此外,川普也尋求在烏俄戰爭達成和平突破,他認為中國在協助與莫斯科對話中扮演關鍵角色,若台海緊張情勢升溫,將破壞美國的外交計畫;為防止烏俄戰爭升級,白宮不願在此時刺激北京,共和黨多數議員也配合該策略。

第二個原因是「新右派」在共和黨內影響力上升。報導指出,「新右派」奉行「美國優先」與不干涉主義,主張避免與中國直接對抗,不願在台灣議題上採取激進立場,認為台海衝突不符合美國核心利益,也缺乏實質政治回報。

《外交家》分析,共和黨或許仍會在選舉季重新打出台灣牌,尤其是需要與民主黨抗衡時,但在川普當前的經貿與外交優先順序下,共和黨不會為了台灣冒著觸怒北京的風險。假設這種謹慎策略奏效,新右派的不干涉立場有可能在川普任期內進一步鞏固,並影響未來的共和黨政府。

即時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