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民眾會參考手機內建的天氣App資訊,但有時卻與實際情形不相符。(資料照,路透社)
生活 2025.08.09 16:02 臺北時間

手機天氣App常與實況不符? 氣象署曝少2步驟「影響準確度」

記者|劉映茹

多數手機都有內建天氣預報App,但大家是否覺得天氣預報總是與實際情況有所落差?中央氣象署日前說明,內建App與官方預報的差異在於少了兩道關鍵修正步驟,且可能忽略地區特性,提醒民眾在解讀相關資訊時應謹慎,也要多方參考比較,才能獲取較為準確的天氣資訊。

中央氣象署日前以「你知道天氣預報是怎麼來的嗎」為題在臉書發文,說明當代獲得天氣預報的管道變得更多元,多數民眾除透過氣象署的官方預報外,也會參考手機內建天氣App、Google或Apple等搜尋引擎所提供之資訊,氣象署指出,與官方預報相比,這些氣象資訊在資料來源與使用限制上存在差異。

氣象署進一步說明,這些應用服務自動提供的氣象資訊,多半來自手機商、搜尋引擎或App業者向國際氣象機構購買的「電腦模型原始輸出」,或僅經過簡單加工與基本偏差修正的模型資料,通常缺乏「加工與偏差校正」及「預報員修正」等關鍵步驟,因而可能忽略地區特性,導致預報容易變動。

由於大氣環境複雜,電腦模型難以完整模擬真實情況,原始資料難免存在偏差,因此須經統計方法校正等加工處理,再由預報員依經驗進行人為修正與調整,才能形成較準確的天氣預報。氣象署強調,台灣地形多變且地理區域特性明顯,許多情況是電腦模型無法直接掌握的,「因此這個階段更顯得重要」。

最後,氣象署表示,其天氣預報資訊完整經過人為解讀及修正,是觀測儀器、電腦模型、預報員三方合作的成果,更能貼近台灣實況,氣象署也提醒,民眾在使用非官方提供之天氣資訊,需更小心謹慎解讀並多方參考比較,若欲掌握最貼近實際的天氣狀況,持續關注官方預報仍為最穩妥且有效的方式。

即時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