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基會表示,「去識別化」是多年來的作法,目的在於一方面避免中生在台遭受不必要困擾,另一方面也能確保相關活動順利進行。換言之,真正施加言論壓力的來源並非台灣,而是來自中國方面。
海基會強調,歷年舉辦中生參與的公開活動,若需發布照片,皆會刻意迴避拍攝中生正面,或進行馬賽克處理,並非因近期兩岸局勢變化才有所調整,相關原則早已行之有年。
記者|張憶漩
針對媒體報導質疑,海基會在臉書分享走訪大學與中國學生交流的貼文時,對中生面容進行馬賽克處理,並據此批評台灣出現言論審查、言論自由倒退一事,海基會今(7日)澄清指出,此為保護當事中生的「去識別化」折衷做法,過去就有中生反映,因與海基會互動遭中國台辦關切而感到恐懼,為避免類似情況再發生,才採此處理方式。
海基會表示,「去識別化」是多年來的作法,目的在於一方面避免中生在台遭受不必要困擾,另一方面也能確保相關活動順利進行。換言之,真正施加言論壓力的來源並非台灣,而是來自中國方面。
海基會強調,歷年舉辦中生參與的公開活動,若需發布照片,皆會刻意迴避拍攝中生正面,或進行馬賽克處理,並非因近期兩岸局勢變化才有所調整,相關原則早已行之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