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進入都更時代,廢棄混凝土塊要往何處去,這是大問題;而且我們進口天然砂石占總用量的兩成;那如果是把準備廢棄的拿來重新再製,可行嗎?
這其實是全球的解方與趨勢,人類必須讓廢棄建材,走向循環,不能再對山林開腸剖度。我們來看一家在桃園八德的砂石場,如何把拆下的紅磚,碎解成砂,再重新摻配適合的比例、到混凝土裡面,砂石場也不必在河邊淘洗、污染環境。如果台灣業者都這麼做,保護環境必然可減少河砂開採量。
鏡新聞已上架86台,若無法收看,請洽詢當地系統台。
記者|鏡新聞
四百年前漢人移居台灣,把製作紅磚的技術帶來,一直到今天台灣建築師能用紅磚,把房子蓋得像裙擺一樣的波浪造型,在國際揚名。這取自大自然的建材,成就了堅固耐用的居住空間,但是到了淘汰的時候,卻是最難處理的垃圾。根據統計,2016-2022六年之間,營建剩餘土石方增加了1.75倍, 2021年飆到近十餘年來新高的4356萬方。如此高量的產出,加上鬆散的管制以及甜美的暴利,讓業者爭相投入。
尤其進入都更時代,廢棄混凝土塊要往何處去,這是大問題;而且我們進口天然砂石占總用量的兩成;那如果是把準備廢棄的拿來重新再製,可行嗎?
這其實是全球的解方與趨勢,人類必須讓廢棄建材,走向循環,不能再對山林開腸剖度。我們來看一家在桃園八德的砂石場,如何把拆下的紅磚,碎解成砂,再重新摻配適合的比例、到混凝土裡面,砂石場也不必在河邊淘洗、污染環境。如果台灣業者都這麼做,保護環境必然可減少河砂開採量。
鏡新聞已上架86台,若無法收看,請洽詢當地系統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