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控性侵假釋犯的電子腳鐐,自2006年實施開始就不斷隨科技進步而更新技術。
社會 2021.09.22 19:34 臺北時間

電子腳鐐歷經五代演進 定位更準、更難拆

記者|許致誠、王翊軒

「電子腳鐐」等於是一種天眼,隨時監控性侵假釋犯的一舉一動,就算遭到破壞,監控中心也會立刻接到訊號,不過,為了進一步避免定位失準或是機器被強拆,電子腳鐐的功能和硬體,都不斷地加強,到現在已經出到第五代了,而且就是Pro。

黑色方形盒子,外頭綁著橡膠環,外型看似時尚,卻是法務部用來監控性犯罪者的秘密武器,電子腳鐐。假釋犯如果銬上腳鐐後,想要自行破壞拆解,裝置會自動通報傳送定位訊號,讓觀護人跟警方,第一時間找上門。但過去還是發生不少,電子腳鐐被破壞的案例,讓主管機關不得不加以重視,希望能讓科技監控的達到效果。

根據法務部統計,性侵犯有1.74%再犯,但使用電子腳鐐監控的假釋犯,再犯率降低到0.86%,法務部保護司司長黃玉桓表示:「我們透過這種所謂電子圍籬的方式,可以鎖定他的行蹤,GPS它的功能在台灣非常普遍,但在山區或是比較偏遠的地方,如果收訊不好的時候,其實我們的電子監控中心就會有警示。」

隨著科技進步,法務部也推陳出新,避免被監控者鑽漏洞,從2006年實施監控開始,不斷改良設備,從第3代開始,腳鐐就具備GPS,可以隨時監控,第4代除了改良定位精準度,也強化材質,第5代將加入鋼纜材質,提升防破壞性,黃玉桓說:「(電子腳鐐)已不像以往會因為材質龜裂,或是什麼原因造成電子腳鐐斷落,目前我們強化得相當不錯。」

使用電子監控設備進行監控,除了要讓性犯罪假釋犯,重新融入社會,更重要的是,有效壓制再犯率,讓民眾安心。

即時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