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非核家園政策開始改變。(示意圖,本刊資料照)
鏡週刊2025.11.14 12:40 臺北時間

AI興起全球大缺電 中研院院長:不用核能非常可惜

「非核家園是否仍然是目前政府的政策,我不確定。」中央研究院院長廖俊智昨(13)日在立法院的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業務報告時提到,「不用核能是非常可惜的一件事」。

全球瘋AI,算力即國力,而算力需要大量的電力支持,這也讓多國開始增加電廠設置,韓國昨日通過釜山古里核電廠二號機的延長許可,雖然已經停機兩年半,但將確認安全後重新運轉。英國政府宣布,將在北威爾斯安格爾西島建設該國首座小型模組化反應爐(SMR)核電廠,做為國家核能擴張計畫的第一步。

摩根士丹利報告提到,美國能源短缺問題威脅AI產業的發展,預估至2028年恐出現高達44GW的缺口,相當於44座核電廠的發電量,美國總統川普已下令能源部全力推動核能復興。

而台灣的核能問題,總統賴清德11日出席「第79屆工業節慶祝大會」時罕見受訪,他表示,立法院核管法已經修法,核安會也已把辦法公告,台灣電力公司會依法行政提出申請,只要符合安全無虞、核廢有解、社會溝通成功,就尊重專業的決定,現在已經在這個程序上,且「目前的確還缺少綠電,所以現在要積極推動綠電。」

他表示,工業、產業界很多人建議,行政院長卓榮泰日前赴立院備詢時也說,台灣並沒有排斥先進核能。SMR則要先看看目前技術到什麼程度,如果核融合的發電既安全又沒有核廢料,他相信台灣社會能接受這種新興核能。

挺核派也再度迎來大咖支持,就是中研院院長廖俊智,他是2016年6月上任、2021年續任院長,曾獲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長期從事代謝系統改造、合成生物學、系統生物學及微生物合成燃料等基礎前瞻科學研究。

在13日的立法院,多位立委擔憂台灣在AI時代需要大量用電,廖俊智表示,即使用了核能、也還不夠,但是會有幫助。台灣受限土地與海域資源,很難百分百達成政府設定的再生能源目標,但仍會全力發展,包括地熱、碳捕捉與儲能技術、生質能、海洋能、新核能技術等。

立委楊瓊瓔質詢表示,若堅持非核家園政策,電力缺口恐難支撐AI與產業升級需求,她追問廖俊智是否願意公開表態支持重啟核電、積極發展核能,廖俊智說「是的」。

廖俊智表示,非核家園政策有他的時代背景,而且科技是隨著時間在不斷進步,目前一般的體認是,不用核能是非常可惜的一件事,畢竟他現在已被接受為是一種潔淨能源,但是他必須要為社會民眾所接受、能處理核廢料,更重要的是安全沒有顧慮。

廖俊智表示,目前至少安全在技術上建設是可以突破的,且不只限於台灣的能力,我們可以引進國外的技術。剩下的就是核廢料的處理比較困難一點,所以要說服一般民眾,對於經濟部的核定、進行下一步,「我認為是正面的。」

相關文章

迎戰電商24小時智取店 超商雙雄爭開科技無人店

國壽砸45億賺台南物流財 徐佳馨:搶靠近消費者的最後一哩路

大豐電首顆比特幣入袋 實現長期戰略儲備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