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src="https://sb.scorecardresearch.com/p?c1=2&amp;c2=35880649&amp;cv=3.6.0&amp;cj=1" alt="comScoreNoScript"/>

中職/職棒工會聲援臺師大女足事件 籲建立體育研究倫理審查制度

作者|鏡報

針對臺師大女足事件,職棒工會發表聲明指出體育生不該在教育制度中被例外對待,並批評該事件涉及未經倫理審查的研究與抽血行為,侵犯學生自主與人身權益。工會強調體育班改革應延伸至大專教育,呼籲建立體育研究倫理審查制度,保障學生自主書面同意、退出權利及免於學業與出賽綁架。此事件揭示體育生長期制度性壓迫,工會將支持受害學生並持續推動改革。

完整聲明:

「我的身分就是學生」,這是旅外職棒球星林家正求學時期接受採訪時的自白。無數成熟的職業運動員在累積生涯歷練後,回顧自身的養成背景都會呼籲社會與下一代:

「學生運動員永遠不只是運動員,我們首先是人,是學生」。

對應臺師大女足事件,更是再度提醒我們:「體育生從來不該是被教育制度例外對待的特殊群體」。

一、 隨運動部成立而正在推進的體育班改革政策,不應侷限於國民教育階段,也應延伸至高等教育體系

根據媒體與選手陳述,臺師大女足選手在就學期間被要求配合研究計畫,提供抽血數據,卻未經正式倫理審查,也未取得自主書面同意,且相關訓練安排與學分、出賽機會高度綁定

這樣的安排踐踏學生的人身權益,模糊了教育與研究、訓練與控制的界線,更凸顯制度弊端從國小延燒至大專以上體系的關鍵真相:「體育生的處境不會隨著『長大』而改善,反倒更容易隨著生命經驗的積累,深陷在被升學、學分與場上機會綁架自主性的壓迫結構中」。

二、 建立運動員與運動科學配合的未來性及規則。

職棒工會支持運科發展,理解其對訓練效益與傷害預防的價值。然而,任何研究都必須以保障參與者基本權益為前提,正如在醫學領域,需建立於正當程序與倫理審查制度之上。

臺師大女足事件之所以令人震驚、痛心,是因為一支大學體育團隊,竟能在缺乏倫理審查與書面同意的情況下,以成績、學分、出賽資格為代價,要求學生配合抽血、參與研究、提供生理數據。老實說,我們很難想像相同的景況會在法商學院、文學院,甚至理工、醫學院的學生身上發生。

體育班體制長期默許的「例外對待」,讓體育生在教育政策中被視為可以交換權利的對象,被囚禁在升學與研究、失去選擇與拒絕的能力,到最後連學生身分都被忽視。

這個現況應該立即被改變,請主管機關儘速建立「體育研究倫理審查制度」,納入以下原則: 1. 所有涉及身體數據與生理實驗者,須通過正式倫理審查; 2. 研究參與須以自主書面同意為唯一依據,嚴禁以學業、訓練或出賽作為交換條件; 3. 建立退出與申訴機制,保障學生拒絕權利與後續待遇不受影響。

臺師大女足選手所揭露的不只是體育政策陰暗角落的偶發事件,而是制度性傷害的冰山一角、是整個體育生群體長期以來的深刻傷痕。體育專業可以強調紀律,但不能犧牲正當性與基本人權。職棒工會感謝這些孩子的勇氣,並將全力支持她們追求學習自主與人身尊嚴的努力;亦將研擬協助當事人訴訟的可能,持續監督制度檢討。

中華民國 114 年 7 月 17 日


回到原文
更多鏡報報導
北檢查扣血液檢體!台師大女足教練「抽血換學分」案 調取研究補助計畫
台師大女足抽血案 范雲偕受害學生與教育部開會「達7點共識」
獨家/逼女足抽血!女教練遭送紀律委員會 最慘「終生不得執教」
更新時間 2025.07.18 12:30

更多新聞